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8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篇名与原文

篇名:褰裳(《诗经·郑风》第十五篇)

作者:无名氏(周代民间歌谣)

原文

子惠思我,褰裳涉溱。

子不我思,岂无他人?

狂童之狂也且!

子惠思我,褰裳涉洧。

子不我思,岂无他士?

狂童之狂也且!

---

词语注释

1.褰(qiān)裳:提起下裙。古代服饰下裳为裙状,涉水需提起防湿。

2.溱(zhēn)/洧(wěi):郑国两条河流名,今河南新密境内双洎河支流。

3.:表敬副词,含"蒙"之意。

4.狂童:轻狂的少年,"也且"为语气助词,相当于"啊"

5.:与""举,特指未婚男性。

---

白话译文

第一章

你若真心想念我,我就提起衣裳蹚过溱河来见你。

你若不再思念我,难道没有别人追求我吗?

狂妄的小子真是糊涂啊!

第二章

你若真心想念我,我就提起衣裳蹚过洧河来见你。

你若变了心意,难道没有其他青年爱慕我吗?

你这轻狂的少年太可笑啦!

---

文学赏析

# 1. 情感表达艺术

  • 直率泼辣的爱情观:通过"岂无他人"的反诘句式,展现先秦女子在爱情中的主动与自信,突破"敦厚"教传统。
  • 复沓章法:两章仅改"溱/洧"人/士"四字,强化情感张力,符合《国风》重章叠唱特征。

# 2. 意象运用

  • 涉水意象:溱洧二水既是地理标识,也隐喻爱情障碍,褰裳动作体现为爱奔赴的决绝。
  • 狂童称谓:贬义词的亲密化使用,呈现嗔怪与爱恋并存的微妙心理。

---

历史背景考据

1.地理语境

《汉书·地理志》载:"溱洧之水,郑人游乐之地。"时期郑国(今河南中部)水系发达,青年男女常在水边聚会择偶,与《褰裳》的恋歌性质吻合。

2.婚俗折射

"三月上巳,之溱洧两水之上,招魂续魄"《韩诗》),印证郑地"奔者不禁"的婚恋自由,诗中女子态度反映周代民间婚恋自主权。

---

多维解读

维度解析要点
语言学"也且"先秦特有语气词,汉以后消亡,成为断代研究佐证
女性主义突破"窈窕淑女",塑造具有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
比较文学与《召南·江有汜》"不我以,其后也悔"形成被动/主动的应对策略对比

---

学术争议

1.主旨分歧

  • 爱情说(毛亨《毛诗序》):"乱也,兵革不息,男女相弃"
  • 政治隐喻说(朱熹《诗集传》):"女戏其所私者"反映汉代经学家的道德批判视角

2.文字校勘

敦煌残卷P.2529作"褰裳涉溍"溍""溱"异体字,证明唐代仍有不同传本。

---

文化影响

1.文学传承

李商隐《无题》"溱洧赠芍"、元稹《会真诗》"戏调初微拒"皆受其直白抒情影响。

2.当代转化

2023年河南新郑"溱洧文化节"《褰裳》改编为民俗舞蹈,活化诗经IP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