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褰裳(《诗经·郑风》第十五篇)
作者:无名氏(周代民间歌谣)
原文:
子惠思我,褰裳涉溱。
子不我思,岂无他人?
狂童之狂也且!
子惠思我,褰裳涉洧。
子不我思,岂无他士?
狂童之狂也且!
---
1.褰(qiān)裳:提起下裙。古代服饰下裳为裙状,涉水需提起防湿。
2.溱(zhēn)/洧(wěi):郑国两条河流名,今河南新密境内双洎河支流。
3.惠:表敬副词,含"蒙"之意。
4.狂童:轻狂的少年,"也且"为语气助词,相当于"啊"
5.士:与""举,特指未婚男性。
---
第一章:
你若真心想念我,我就提起衣裳蹚过溱河来见你。
你若不再思念我,难道没有别人追求我吗?
狂妄的小子真是糊涂啊!
第二章:
你若真心想念我,我就提起衣裳蹚过洧河来见你。
你若变了心意,难道没有其他青年爱慕我吗?
你这轻狂的少年太可笑啦!
---
---
1.地理语境
《汉书·地理志》载:"溱洧之水,郑人游乐之地。"时期郑国(今河南中部)水系发达,青年男女常在水边聚会择偶,与《褰裳》的恋歌性质吻合。
2.婚俗折射
"三月上巳,之溱洧两水之上,招魂续魄"《韩诗》),印证郑地"奔者不禁"的婚恋自由,诗中女子态度反映周代民间婚恋自主权。
---
维度 | 解析要点 |
---|---|
语言学 | "也且"先秦特有语气词,汉以后消亡,成为断代研究佐证 |
女性主义 | 突破"窈窕淑女",塑造具有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 |
比较文学 | 与《召南·江有汜》"不我以,其后也悔"形成被动/主动的应对策略对比 |
---
1.主旨分歧
2.文字校勘
敦煌残卷P.2529作"褰裳涉溍"溍""溱"异体字,证明唐代仍有不同传本。
---
1.文学传承
李商隐《无题》"溱洧赠芍"、元稹《会真诗》"戏调初微拒"皆受其直白抒情影响。
2.当代转化
2023年河南新郑"溱洧文化节"《褰裳》改编为民俗舞蹈,活化诗经IP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