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水仙子
作者:乔吉(元代)
原文:
> 梦觉透窗风一线,寒灯吹息。
> 那堪酒醒,又闻空阶夜雨频滴。
> 嗟因循、久作天涯客。
> 负佳人、几许盟言,便忍把、从前欢会,陡顿翻成忧戚。
> 愁极。再三追思,洞房深处,几度饮散歌阑,香暖鸳鸯被。
> 岂暂时疏散,费伊心力。
> 殢云尤雨,有万般千种,相怜相惜。
> 恰到如今,天长漏永,无端自家疏隔。
> 知何时、却拥秦云态?愿低帏昵枕,轻轻细说与,江乡夜夜,数寒更思忆。
---
1.因循:拖延蹉跎
2.陡顿:突然转变
3.殢云尤雨:形容男女缠绵(典出宋玉《高唐赋》)
4.秦云态:借指恋人姿态(秦楼楚馆典故)
寒风透过窗缝吹灭残灯,酒醒时又闻夜雨敲阶。
自叹漂泊多年,辜负佳人誓言,往日欢愉骤成心酸。
追忆洞房暖被、宴饮歌舞的温存,如今却因分离徒增相思。
长夜漫漫,何时能再拥爱人,细诉这江畔独眠的孤寂?
---
-市井雅化:保留散曲俚俗特质,如"费伊心力"又融入词体典雅("殢云尤雨")
---
乔吉作为"书会才人"典型江湖清客身份。元曲中大量出现青楼题材,既反映文人寄情声色的无奈,亦暗含对科举中断的消极反抗。此曲通过情爱书写,实质抒发功业无成的焦虑。
"仙子"属双调常用曲牌,乔吉突破传统闺怨主题,注入士人漂泊的生命体验。
---
同写羁旅情思,柳永《雨霖铃》直白热烈,乔吉则更重心理褶皱的刻画。
明代王世贞《曲藻》称其"致婉转"近人任讷《散曲概论》指出"词为曲"雅化倾向。
对"疏离感"描写颇具存在主义色彩,跨越时空引发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