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9 15:45:51     共 2520 浏览

篇名与原文

篇名:《兔罝》(《诗经·周南》第十一篇)

作者:无名氏(周代民间集体创作)

原文

肃肃兔罝,椓之丁丁。

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。

肃肃兔罝,施于中逵。

赳赳武夫,公侯好仇。

肃肃兔罝,施于中林。

赳赳武夫,公侯腹心。

---

分章注释

# 第一章注释

  • 肃肃:整齐严密状
  • 兔罝(jū):捕兔网("罝"网状捕兽工具)
  • 椓(zhuó):敲击木桩
  • 丁丁(zhēng):拟声词,敲击声
  • 干城:盾牌与城墙(喻卫国屏障)

# 第二章注释

  • 中逵:九达之道(逵指四通八达之路)
  • 好仇(qiú):好帮手("仇"通"逑"伴侣义)

# 第三章注释

  • 中林:丛林深处
  • 腹心:核心力量

---

现代译文

【第一章】

密密匝匝的兔网张设,

敲击木桩声叮叮作响。

雄壮威武的猎手们,

正是诸侯的钢铁屏障。

【第二章】

密密匝匝的兔网张开,

布设在纵横交错的路口。

雄壮威武的猎手们,

恰是诸侯的得力帮手。

【第三章】

密密匝匝的兔网铺展,

安置在幽深树林之中。

雄壮威武的猎手们,

实为诸侯的心腹股肱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 结构艺术

  • 重章叠句:三章仅变换6个关键词(中逵/中林、干城/好仇/腹心),形成递进式赞颂
  • 比兴手法:以猎户设网喻武士卫国之志,动物意象(兔)暗喻战乱因素

# 意象系统

  • 空间维度:从道路(中逵)到丛林(中林),象征防御体系的纵深布局
  • 角色升华:武夫形象由"城"(外部防御)到"心"(核心智囊)的层级跃升

---

历史背景

# 创作年代

  • 周初封建时期(约前1046-前771年)
  • 社会功能:反映"寓兵于农",猎户战时为兵的设计

# 礼制映射

  • 田猎文化:《周礼》载"春教振旅,遂以搜田"狩猎为军事训练载体
  • 等级观念:"公侯"指向诸侯国君,体现封建等级制度

---

学术争鸣

1.主旨分歧

  • 传统派:赞美武士忠勇(《毛诗序》:"后妃之化也"
  • 现代派:反映阶级压迫(闻一多认为隐含劳役之苦)

2.文字考据

  • "仇"释义:郑玄解为"也"学者多从""
  • ""的象征:或指实际猎物,或喻周边戎狄部落

---

文化影响

1.成语溯源

  • "赳赳武夫"成为形容勇武之士的经典表述
  • "公侯干城"演变为捍卫者的代称

2.后世化用

  • 曹操《短歌行》"陌度阡""逵"的继承
  • 唐代边塞诗对"武夫"拓展

---

比较研究

对比维度《兔罝》特点《秦风·无衣》特点
军事主题防御性歌颂进攻性动员
意象运用静态网状布局动态衣甲共享
情感基调庄严赞颂激昂慷慨

---

研究建议

1. 结合青铜器铭文考察周代猎具形制

2. 对比《周易·明夷》"夷于南狩"田猎记载

3. 注意汉代今古文经学对""注解差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兔爰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公刘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