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2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一、诗作基本信息

标题溯源

"秦淮"直指创作场景,"泊"为停船靠岸,"秦淮"特指金陵秦淮河,六朝以来即为风月胜地。标题以地理坐标暗示历史纵深,奠定借古讽今基调。

作者简介

杜牧(803-852),晚唐杰出诗人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。与李商隐并称"小李杜"诗以七绝见长,兼具历史洞察力与艺术感染力。本诗作于833-835年任监察御史期间,正值唐王朝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权的衰败期。

---

二、诗文原文与结构解析

原文呈现

```

烟笼寒水月笼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

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。

```

分行解构

1.写景层(前两句)

  • "烟"月"双笼:运用互文手法,雾气与月光交织笼罩寒水沙洲,构建朦胧凄冷的视觉空间
  • "酒家"空间转换关键,由自然景观过渡至人文场景,为历史讽喻埋下伏笔

2.议论层(后两句)

  • "商女":表面指责歌女无知,实为"醉翁之意不在酒"的曲笔
  • "后庭花":直指南朝陈叔宝所作《玉树后庭花》,被视作亡国之音符号

---

三、注释与白话译文

关键词注释

  • 秦淮河:长江支流,流经南京城区,六朝起为繁华娱乐中心
  • 商女:职业歌女,反映唐代娱乐业兴盛的社会现象
  • 后庭花:双关语,既指曲名,亦隐喻统治阶层的腐败基因

现代译文

迷离的雾气笼罩着清冷的河水和白沙,月光为岸边沙洲披上银纱。夜晚将船停泊在秦淮河畔,紧邻着灯火辉煌的酒楼。

歌女们似乎不懂得什么是亡国之痛,隔着江水依然在唱那支《玉树后庭花》。

---

四、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

1.借古讽今

通过陈后主亡国旧事,影射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的现实,实现历史与当下的镜像对照

2.意象叠加

"烟-水-月-沙"重意象经""黏合,形成水墨画般的意境,冷色调渲染末世氛围

3.批判艺术

采用"指责商女→讽刺权贵→警示王朝"递进结构,体现儒家诗教的"敦厚"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与深层意蕴

晚唐社会镜像

创作时值"牛李党争"白热化阶段,中央财政枯竭,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。秦淮河的虚假繁荣与民生凋敝形成尖锐对比

诗人忧患意识

作为没落贵族后裔,杜牧对王朝危机具有特殊敏感度。诗中"""唱"的强烈反差,暴露知识分子救世无门的痛苦

---

六、文学史地位与影响

1.七绝典范

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,代表晚唐绝句"托兴幽微"巅峰成就

2.文化符号

"女"成为后世批判娱乐至死的经典隐喻,常见于宋明咏史诗作

3.现实意义

对当代仍具警示价值,揭示娱乐主义掩盖下的社会危机认知机制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