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释义:"赋得"唐代科举试帖诗格式,此诗是白居易16岁应试习作。古原指长安郊外的咸阳原,汉代皇家陵墓区,具有历史沧桑感。
作者简介:白居易(772-846),字乐天,中唐现实主义诗人,"新乐府运动"者,现存诗作2800余首,本诗是其少年成名作。
原文: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
逐句注释:
1.离离原上草:
- "离离"茂盛状,《诗经·王风》有"黍离离" - 意象选择:草原象征生命轮回,奠定全诗哲理基调
2.野火烧不尽:
(现代汉语版)
茂盛的野草长满古原,
每年经历枯萎与繁荣。
烈火无法将其焚毁殆尽,
春风拂过又萌发新生。
蔓延的芳草遮蔽古道,
阳光下绿意连接荒城。
再次送别远行的友人,
萋萋草色浸透离情。
1. 艺术特色
2. 哲学内涵
通过草的"荣-再生"循环,揭示:
1. 后世影响
2. 比较阅读
3. 地理考据
唐代咸阳原实地考察:
1. 创作时间考证:有学者认为实际创作于白居易20岁后
2. "王孙":可能为虚拟人物或早期交往的元稹
3. 政治隐喻说:部分研究者认为暗指永贞革新失败事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