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清明日宴梅道士房
作者:孟浩然(689-740),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,与王维并称"孟"
创作年代:盛唐时期(约8世纪30年代)
体裁:五言律诗
收录情况:《全唐诗》卷一百六十
林卧愁春尽,开轩览物华。
忽逢青鸟使,邀入赤松家。
金灶初开火,仙桃正发花。
童颜若可驻,何惜醉流霞。
1.林卧愁春尽:
2.开轩览物华:
3.忽逢青鸟使:
- 青鸟:神话中西王母的信使,此处指梅道士派来的使者
4.邀入赤松家:
- 赤松:赤松子,道教仙人,代指梅道士居所
5.金灶初开火:
6.仙桃正发花:
- 仙桃:传说西王母的蟠桃,此处指道观中的桃树
7.童颜若可驻:
8.何惜醉流霞:
- 流霞:仙酒,典出《论衡·道虚》
隐居山林正惋惜春光将尽,推开窗户饱览自然风华。
忽然遇到道士的信使,邀请我去仙家做客。
丹炉刚刚生起火焰,仙桃树正绽放鲜花。
如果真能永葆青春容颜,又何必吝啬痛饮仙酒醉倒晚霞。
全诗采用"承转合"结构:
1.青鸟赤松:构建神仙境界
2.金灶仙桃:强化道教氛围
3.流霞童颜:暗示长生主题
从"尽之愁"到"饮之乐"最终升华为"生命哲思"体现唐代文人"仕隐矛盾"典型心态。
创作于开元盛世(713-741),反映当时道教鼎盛的社会风气。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唐玄宗曾亲自为《道德经》作注,全国道观数量达1687所。
与王维《终南别业》对比:
此诗开创"题材田园诗"新范式,影响后来李商隐《碧城》等作品。明代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评:"孟公道诗,清旷中自饶仙气。"#### 4. 现代解读
从生态美学视角看,诗中"林卧-开轩-览物"的行为链,呈现了唐人"合一"的自然观,对当代生态文学仍有启示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