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2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一、诗歌基本信息

标题:清明日宴梅道士房

作者:孟浩然(689-740),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,与王维并称"孟"

创作年代:盛唐时期(约8世纪30年代)

体裁:五言律诗

收录情况:《全唐诗》卷一百六十

二、原文呈现

林卧愁春尽,开轩览物华。

忽逢青鸟使,邀入赤松家。

金灶初开火,仙桃正发花。

童颜若可驻,何惜醉流霞。

三、逐句注释

1.林卧愁春尽

  • 林卧:隐居山林
  • 愁春尽:惋惜春光将逝

2.开轩览物华

  • 轩:窗户
  • 物华:自然美景

3.忽逢青鸟使

- 青鸟:神话中西王母的信使,此处指梅道士派来的使者

4.邀入赤松家

- 赤松:赤松子,道教仙人,代指梅道士居所

5.金灶初开火

  • 金灶:道家炼丹炉
  • 开火:点燃炉火炼丹

6.仙桃正发花

- 仙桃:传说西王母的蟠桃,此处指道观中的桃树

7.童颜若可驻

  • 童颜:青春容颜
  • 驻:停留

8.何惜醉流霞

- 流霞:仙酒,典出《论衡·道虚》

四、白话译文

隐居山林正惋惜春光将尽,推开窗户饱览自然风华。

忽然遇到道士的信使,邀请我去仙家做客。

丹炉刚刚生起火焰,仙桃树正绽放鲜花。

如果真能永葆青春容颜,又何必吝啬痛饮仙酒醉倒晚霞。

五、深度赏析

# (一)结构艺术

全诗采用"承转合"结构:

  • 首联铺垫春日愁绪
  • 颔联突发邀约转折
  • 颈联描绘道观景象
  • 尾联抒发长生之思

# (二)道教意象群

1.青鸟赤松:构建神仙境界

2.金灶仙桃:强化道教氛围

3.流霞童颜:暗示长生主题

# (三)情感脉络

从"尽之愁"到"饮之乐"最终升华为"生命哲思"体现唐代文人"仕隐矛盾"典型心态。

六、扩展说明

# 1. 历史背景

创作于开元盛世(713-741),反映当时道教鼎盛的社会风气。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唐玄宗曾亲自为《道德经》作注,全国道观数量达1687所。

# 2. 比较研究

与王维《终南别业》对比:

  • 同:均表现隐逸情趣
  • 异:孟诗重道教色彩,王诗显禅宗意味

# 3. 文学史价值

此诗开创"题材田园诗"新范式,影响后来李商隐《碧城》等作品。明代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评:"孟公道诗,清旷中自饶仙气。"#### 4. 现代解读

从生态美学视角看,诗中"林卧-开轩-览物"的行为链,呈现了唐人"合一"的自然观,对当代生态文学仍有启示意义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