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4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一、原文呈现

曲牌名:水仙子(双调)

作者:乔吉(1280-1345)

原文

```

江云遮尽楚山孤,

暮雨朝云总不如。

当时只道是寻常,

到如今、无处觅当初。

翠屏金鸭香销后,

罗袜凌波去也无。

空留得、桃花扇底,

一段风流画不如。

```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字词注释

1.楚山:泛指江南山峦,暗喻离别之地

2.暮雨朝云:典出宋玉《高唐赋》,喻指短暂情缘

3.翠屏金鸭:闺阁陈设,指代奢华生活

4.桃花扇:李香君典故,象征爱情信物

#白话译文

江上浓云遮蔽了孤独的楚山,

无论暮雨还是朝云都比不上往昔。

当初只当是平常相聚,

而今却再难寻最初的美好。

闺阁香炉熄灭后,

伊人如洛神般踪迹全无。

徒留桃花扇底的定情印记,

连丹青妙手也难绘这段风流。

三、艺术赏析

# 1.意象建构

  • 空间对比:江云(远景)与桃花扇(近物)形成时空张力
  • 色彩运用:翠屏、金鸭、桃花构成秾艳色调,反衬现实苍凉

# 2.修辞特色

  • 用典密度:全曲8句含5处典故,却自然如口语
  • 矛盾修辞:"不如"既赞风流绝代,又叹不可复现

# 3.情感脉络

```

追忆→对比→失落→留白

```

末句"画不如"三重意味:

① 赞美往事美好超越艺术

② 感慨现实无法重现

③ 暗示记忆终将褪色

四、历史背景

# 1.创作年代推定

据《录鬼簿》记载,此曲应作于乔吉晚年(约1340年),时值:

  • 元顺帝统治后期
  • 江南文人圈盛行隐逸之风

# 2.社会文化语境

  • 青楼文化:元代文人多与乐伎交往,此曲或为赠扬州名伎江云
  • 曲体演变:标志散曲从市井娱乐向文人抒情转型

五、跨文本研究

1.与关汉卿比较

乔吉擅写"散尽"关汉卿多表现"到底"反映元曲两大审美取向

2.对后世影响

清代《桃花扇》中"底香君"可能受此曲启发

六、学术争议

1.主角身份

  • 主流观点:赠别乐伎
  • 新锐观点:隐喻政治失意("山孤"指被贬经历)

2."云"双关

既指自然景象,又暗合受赠者"江云",体现元曲"谐音寄意"传统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