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伫倚危楼风细细,望极春愁,黯黯生天际。
草色烟光残照里,无言谁会凭阑意。
拟把疏狂图一醉,对酒当歌,强乐还无味。
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
```
---
1.伫倚危楼:长时间倚靠在高楼栏杆上。"危楼"高楼,唐宋诗词常见意象
2.黯黯生天际:形容春愁如暮色般从遥远天际弥漫而来
3.草色烟光:化用杜牧"草色遥看近却无",暗喻朦胧愁绪
4.疏狂图一醉:试图放纵狂饮来排解愁思,典出《世说新语》毕卓故事
5.衣带渐宽:借用《古诗十九首》"相去日已远,衣带日已缓"典故
---
微风轻拂中独倚高楼,极目远眺时,无边春愁如暮色自天边涌来。落日余晖里的青草烟霭,沉默中谁能领会凭栏的心事?本想放纵痛饮图个酣醉,可对酒高歌的强颜欢笑终究索然无味。纵然衣带渐宽身形消瘦,为伊憔悴也绝不后悔。
---
上阕以"伫倚"动态起笔,通过"风细细→望极→黯黯"感官递进,构建出三维愁绪空间。下阕"拟把→对酒→强乐"转折,展现心理矛盾到情感升华的过程。
1. 双声叠韵运用:"黯黯"、"细细"韵律感
2. 矛盾修辞法:"乐还无味"情感本质
3. 典故化用:将传统语汇赋予新意境
---
1.创作时期:约作于柳永第四次落第后(1034年),正值其"奉旨填词"阶段
2.社会语境:宋代科举制度下文人普遍存在的"愁"情结
3.文学地位:开创"愁"主题新范式,影响后世李清照《醉花阴》等作品
---
1.情感表达:将传统闺怨题材提升为普世情感体验
2.艺术创新:
3.传播影响:明代《花草粹编》等20余种词选均收录此作
---
1. 与温庭筠《望江南·梳洗罢》比较:柳词更重心理刻画
2. 西方关联:可对照济慈《夜莺颂》中的"甜蜜的忧愁"
3. 现代演绎:台湾作曲家阿镗曾为此词谱曲
---
1. 词中"伊人":有歌伎说、功名说、理想说三派观点
2. "危楼"位置考证:杭州吴山、汴梁樊楼等说法并存
3. 版本差异:明代《词林万选》作"强饮还无味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