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5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原典呈现

曲牌:清江引(双调)

作者:乔吉(1280-1345),字梦符,号笙鹤翁,元代后期重要散曲家

原文

```

相思瘦因人间阻,只隔墙儿住。

笔尖和露珠,花瓣题诗句,

倩衔泥燕儿将过去。

```

二、注释精要

1.人间阻:典出《诗经·郑风》"畏人之多言"指礼教束缚

2.和露珠:蘸取晨露调墨,体现文人雅趣

3.倩衔泥燕:借燕子传情,化用唐传奇《飞烟传》意象

4.双调结构:前两句写现实困境,后三句构思想象空间

三、白话译文

```

这刻骨的相思令人消瘦,都因那世俗礼教的阻隔,

明明仅有一墙之距却如天涯。

我用笔尖蘸取花瓣上的晨露,

在片片花瓣上题写缠绵的诗句,

托付那衔泥筑巢的燕子为我传递心意。

```

四、艺术赏析

# 1. 意象经营

  • 空间对照:"一墙之隔"的物理距离与"人间阻"距离形成张力
  • 自然媒介:露珠(纯净)、花瓣(易逝)、燕子(信使)构建隐喻系统

# 2. 创作技法

  • 留白艺术:未直言"阻"的具体形态,引发多重解读
  • 通感运用:视觉(花瓣)、触觉(露珠)、动作(衔泥)的多维交融

# 3. 情感表达

通过"因"隔"倩"等字眼,展现元代文人面对礼教约束时,既含蓄克制又渴望突破的矛盾心理。

五、历史语境

1.社会背景

元代科举中断(1315年方恢复),文人多沉抑下僚。乔吉终生未仕,其散曲常表现对世俗桎梏的反抗与精神自由的追求。

2.文学传承

  • 继承关汉卿"筵醉客"的直率
  • 发展张可久"丽派"雅致
  • 开创"头猪肚豹尾"的曲论主张

3.版本流变

现存最早见于《乐府群玉》(明抄本),"花瓣题诗"在元代《青楼集》中亦有记载,反映当时文人雅集风尚。

六、跨文化比较

1. 与汤显祖《牡丹亭》"园林,怎知春色如许"属"情与理"的对抗书写

2. 较之西方十四行诗的直抒胸臆,元曲更擅用物象传情

3. 日本《源氏物语》"题诗"情节与之异曲同工

七、现代启示

1.传播学视角:燕子作为"自然媒介"对现代人际沟通的隐喻

2.生态批评:露珠、花瓣等意象蕴含的生态智慧

3.城市社会学:"隔墙而居"的疏离感在当代社区的再现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