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5     共 2535 浏览

一、诗文标题释义

"长恨"直指永恒遗憾,既包含唐玄宗失去杨贵妃的个人悲恸,也隐喻盛世转衰的历史怅惘。白居易采用乐府歌行体命名,延续《琵琶行》《卖炭翁》等"歌行体"创作传统,强化叙事抒情效果。

二、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

白居易(772-846)字乐天,中唐现实主义诗人代表。本诗作于806年任盩厔县尉期间,与友人游仙游寺时听闻李杨故事,应王质夫之邀创作。时值安史之乱后六十余年,社会对盛唐衰落的反思思潮盛行。

三、原文分段注释

第一段(汉皇重色思倾国-惊破霓裳羽衣曲)

  • "皇":借汉指唐,避直接议论当朝
  • "春寒赐浴华清池":印证《明皇杂录》记载的温泉宫奢靡生活
  • "弟兄皆列土"批判外戚杨国忠专权乱政

第二段(九重城阙烟尘生-魂魄不曾来入梦)

  • "军不发无奈何"马嵬驿兵变历史细节
  • "行宫见月伤心色"移情于景的抒情手法
  • "灯挑尽未成眠"夸张表现玄宗的彻夜难眠

第三段(临邛道士鸿都客-此恨绵绵无绝期)

  • "排空驭气奔如电":道教仙境描写的浪漫主义笔法
  • "钗留一股合一扇":信物分合象征生死隔绝
  • "翼鸟"理枝"化用《尔雅》典故升华主题

四、白话译文示例

(节选开头部分)

大唐天子渴求绝色佳人,统治多年却始终未能如愿。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,养在深闺无人知晓她的美丽。天生丽质终究难以埋没,终于有一天被选到君王身边。她回眸一笑便百媚丛生,六宫的嫔妃都黯然失色......

五、艺术特色赏析

1.双线叙事结构

  • 明线:李杨爱情的萌发、炽烈与毁灭
  • 暗线: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历史转折

2.语言风格创新

- "老妪能解"通俗表达,如"君王掩面救不得" - 工整对仗句:"春风桃李花开日,秋雨梧桐叶落时"

3.情感张力营造

  • 通过"埃散漫风萧索"满阶红不扫"等意象叠加愁绪
  • 仙界重逢的虚构情节强化悲剧美感

六、文化影响与后世改编

1.文学领域

  • 开创"长恨"题材,影响元稹《连昌宫词》、洪昇《长生殿》
  • 现代作家王安忆同名小说获茅盾文学奖

2.艺术演绎

  • 京剧《贵妃醉酒》重塑杨妃形象
  • 日本《源氏物语》多处引用诗中意象

3.学术争议

  • 主题"讽喻说"与"爱情说"争论
  •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界限探讨

七、名句鉴赏

1."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"

侧面烘托手法,以六宫失色反衬杨妃之美

2."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"

宇宙时空与人类情感的对比哲学

八、延伸阅读建议

- 陈鸿《长恨歌传》(原始创作素材)

- 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相关章节(学术定位)

- 电影《妖猫传》(现代影视诠释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