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5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一、诗歌基本信息

标题:隋宫

作者:晚唐诗人李商隐(约813-858年),与杜牧并称"杜"以含蓄深婉的咏史诗和无题诗著称。

体裁:七言律诗(另有同名七绝版本,本文以律诗为主)。

创作背景: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(857年),诗人游历隋炀帝扬州行宫遗址时,借古讽今反思晚唐政局。

---

二、原文与注释

原文

> 紫泉宫殿锁烟霞,欲取芜城作帝家。

> 玉玺不缘归日角,锦帆应是到天涯。

> 于今腐草无萤火,终古垂杨有暮鸦。

> 地下若逢陈后主,岂宜重问后庭花。

逐句注释

1.紫泉宫殿:代指长安隋宫,"紫泉"用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"丹水紫渊"李渊讳改"渊"为"泉"。

2.芜城:扬州别称,南朝鲍照《芜城赋》曾讽其兴衰,此处暗指隋炀帝营建江都行宫的劳民伤财。

3.日角:帝王之相,指唐高祖李渊额骨隆起如日,隐喻政权更迭。

4.腐草无萤火:反用《礼记》"草为萤"讽刺炀帝征萤数斛夜间放游的奢靡已随王朝湮灭。

5.陈后主:南朝亡国之君,与炀帝同样沉迷《玉树后庭花》等艳曲,暗示历史轮回。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长安的隋宫空锁于烟霞之中,炀帝却妄想将荒芜的扬州当作帝都。若非传国玉玺落入李渊之手,他的锦帆龙舟恐怕要游遍天涯。如今腐草间再无萤火辉光,唯有运河垂杨上暮鸦哀鸣。若在地下遇见陈后主,怎敢再提那曲亡国之音《后庭花》?

---

四、诗歌赏析

# (一)主题思想

通过隋炀帝巡游江都、开凿运河、建造行宫三件史实,揭露其"乘兴南游不戒严"荒淫无道,最终导致"重谁省谏书函"亡国结局。诗中"地下若逢陈后主"的假设,将隋炀帝与陈后主并列,强化"靡亡国"的历史警示。

# (二)艺术特色

1.虚实相生

  • 实写"泉宫殿"杨暮鸦"的荒凉现状;
  • 虚写"帆到天涯"的未然之景,扩大讽刺张力。

    2.意象对比

    "腐草无萤火"(昔盛今衰)与"垂杨有暮鸦"(永恒荒寂)形成时空交错的苍凉感。

    3.用典精妙

    化用《芜城赋》《礼记》及陈叔宝典故,使批判更具历史纵深。

---

五、扩展说明

1.历史关联

隋炀帝三下江都,耗费全国之力裁宫锦"半作障泥半作帆"(七绝版诗句),与诗中"帆"呼应,揭示其"举国裁锦"暴政。

2.现实映射

李商隐身处晚唐宦官专权时代,借隋亡教训警示统治者,体现咏史诗"鉴往知来"。

3.文学价值

该诗被誉"讽刺诗佳作"其"兴手法""含蓄"的表达成为后世咏史诗范本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