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解析:"贼退示官吏"为典型的事件命名体,"贼退"盗匪撤离事件,"官吏"凸显警示意图。序文补充创作背景,形成唐代"诗序互证"的典范结构。
作者简介:元结(719-772),字次山,号漫叟,中唐现实主义诗人。曾任道州刺史,以《舂陵行》《贼退示官吏》等作品反映战乱民生,被杜甫誉为"州忧黎庶,词气浩纵横"《同元使君舂陵行》)。
---
序文:
〖癸卯岁,西原贼入道州,焚烧杀掠,几尽而去。明年,贼又攻永破邵,不犯此州边鄙而退。岂力能制敌与?盖蒙其伤怜而已。诸使何为忍苦征敛?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。〗
关键词注释:
全诗正文:
〖昔岁逢太平,山林二十年。
泉源在庭户,洞壑当门前。
井税有常期,日晏犹得眠。
忽然遭世变,数岁亲戎旃。
今来典斯郡,山夷又纷然。
城小贼不屠,人贫伤可怜。
是以陷邻境,此州独见全。
使臣将王命,岂不如贼焉?
今彼征敛者,迫之如火煎。
谁能绝人命,以作时世贤?
思欲委符节,引竿自刺船。
将家就鱼麦,归老江湖边。〗
---
原文诗句 | 白话译文 |
---|---|
昔岁逢太平...日晏犹得眠 | 早年适逢盛世,隐居山林二十载。庭院有清泉,门前见幽谷。赋税按期缴纳,日落仍可安眠 |
忽然遭世变...此州独见全 | 安史之乱打破平静,多年亲历战事。今任道州刺史,又遇山民暴动。城小未被屠戮,或因百姓太穷引发盗匪怜悯 |
使臣将王命...以作时世贤 | 朝廷使臣奉皇命征税,手段竟比盗匪残酷。横征暴敛如烈火煎迫,难道要靠断绝民生来换取政绩? |
思欲委符节...归老江湖边 | 真想弃官而去,执竿驾舟隐居。带着家人耕渔为生,终老江湖之畔 |
---
1. 艺术特色
2. 历史价值
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(764年),记录中唐"西原蛮"期间的真实境况。据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载,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因"侵渔"起义,与诗中"迫之如火煎"形成互文。
3. 思想突破
---
1. 与《舂陵行》的互文性
同作于道州任上,《舂陵行》聚焦灾后民生:"朝餐是草根,暮食仍木皮"诗则转向对官僚体系的直接控诉,构成完整的政治批判体系。
2. 后世评价
- 清代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:"次山诗自写胸次,不欲规模古人,而奇响逸趣,在唐人中另辟门径"
- 现代学者萧涤非指出:"结用方言俗语入诗,'井税''鱼麦'等词打破盛唐典雅范式,开中唐新乐府先声"3. 当代启示
诗中揭示的"政策执行异化"现象,可与现代社会学"街头官僚"理论对照研究。2010年《中国行政管理》期刊有论文引用此诗分析基层治理中的道德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