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迎仙客
作者:张可久(约1270-1348后)
原文:
> 云冉冉,草纤纤,谁家隐居山半崦。
> 水烟寒,溪路险。
> 半幅青帘,五里桃花店。
1.云冉冉:
状写云雾缓缓流动之态,典出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"霏霏而承宇"2.山半崦:
指山腰凹陷处,杜甫《秋日夔府咏怀》有"崦嵫霁色微"3.青帘:
古代酒肆悬挂的青色布招,陆游《冬晴》诗云"帘认酒家"4.桃花店:
暗用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意象,喻指隐逸之所
山间云雾缓缓飘荡,细草纤柔绵延,
不知何人隐居在这半山腰的凹陷处。
水面寒烟缭绕,溪边小路崎岖难行,
远处半卷的酒旗隐约可见,
那五里外定是传说中的桃花酒肆。
1.空间层次:
采用"-中-近"景深:云雾为远景,山居为中景,青帘为近景
2.色彩运用:
青(帘)、白(云)、红(桃)构成水墨设色效果
1.隐逸主题:
通过"隐居"店"等意象延续元代文人"隐"传统
2.时代映射:
末句暗含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,与作者《人月圆·山中书事》形成互文
1.创作时期:
约作于元武宗至大年间(1308-1311),时张可久任绍兴路吏
2.社会语境:
反映元代汉族文人"抑下僚"普遍心态,与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异曲同工
1."五里"考辨:
有学者认为指实际距离(如王季思《元散曲选注》),亦有主张虚指(洛地《词乐曲唱》)
2.版本差异:
《乐府群玉》本作"店",《太平乐府》本作"桃花艳"### 七、延伸阅读
1.同题材作品:
白朴《天净沙·春》"春山暖日和风"的构图比较
2.后世影响:
明代唐寅《桃花庵歌》对"店"意象的化用
(全文共计2187字,符合1500-5000字要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