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《瑶瑟怨》
作者:温庭筠(约812-866),本名岐,字飞卿,唐代花间词派代表诗人,与李商隐并称"李"其诗以秾艳细腻著称,尤擅描写闺怨题材。
冰簟银床梦不成,
碧天如水夜云轻。
雁声远过潇湘去,
十二楼中月自明。
1.冰簟(diàn):凉席的美称,"冰"清凉质感
2.银床:镶嵌银饰的床榻,唐代贵族寝具
3.潇湘:潇水与湘江合流处,古典文学中常代指相思之地
4.十二楼: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载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,此处借指华美居所
清凉的竹席铺陈在银饰床榻,
辗转难眠好梦终究难成。
澄澈夜空如水的碧蓝底色,
几缕夜云淡淡漂浮轻盈。
南飞雁群鸣叫着掠过天际,
渐渐消失在潇湘的远景。
唯有那高楼中的皎洁月光,
依然无声地洒落着清辉。
首联"冰簟银床梦不成"
次联"碧天如水夜云轻"
第三联"雁声远过潇湘去"
尾联"十二楼中月自明"
1.意象组合艺术:通过"簟-床-天-云-雁-楼-月"意象链,构建出立体时空
2.色彩运用:银白、碧蓝、月华的冷色调贯穿全篇
3.动静结合:静态的床榻楼阁与动态的飞雁流云形成对照
历史背景:
此诗应作于唐宣宗大中年间(847-860),时温庭筠屡试不第,诗中"楼"或暗指科举考场,反映士子落第的怅惘。
文学传承:
文化象征:
"瑶瑟"《楚辞》中为湘灵鼓瑟典故,本诗虽未直写乐器,但通过"过潇湘"意象完成隐喻转换。
1. 明代胡应麟《诗薮》评:"八字曲尽闺怨,不着一字而风流自见"
2. 清代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称:"传恨,纯以神行"
3. 现代学者叶嘉莹认为此诗体现了"词造境之精微"###九、对比阅读
对比维度 | 《瑶瑟怨》 | 李商隐《无题》 |
---|---|---|
抒情方式 | 借景言情 | 直抒胸臆 |
意象密度 | 疏朗有致 | 绵密繁复 |
情感基调 | 含蓄怅惘 | 炽烈执着 |
1. 对当代诗歌创作中"白艺术"示范价值
2. 古典意象在现代歌词创作中的转化应用
3. 诗中描绘的孤独体验具有跨时代共鸣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