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3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原文呈现

题名:卜算子·咏梅

作者:南宋·陆游

原文

驿外断桥边,寂寞开无主。

已是黄昏独自愁,更著风和雨。

无意苦争春,一任群芳妒。

零落成泥碾作尘,只有香如故。

---

注释精要

1.驿外:古代驿站外围,指荒僻之地

2.无主:无人欣赏,野生状态

3.更著:又遭受(著同""

4.争春:与百花争夺春光

5.群芳:泛指其他花卉,暗喻朝中权贵

6.香如故:芳香本质永不改变

---

白话译文

荒凉驿站外的断桥畔,

一株野梅寂寞绽放无人眷顾。

暮色中独自承受孤愁,

偏又遭遇凄风苦雨的摧残。

本无心与百花争夺春光,

任凭它们嫉妒中伤。

即便花瓣零落成泥碾作尘土,

那缕幽香依然如初不改其志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建构

  • 环境象征:"驿外断桥"双重荒寂空间,既写实景又隐喻政治边缘处境
  • 时间设定:"黄昏"叠加"风雨"强化生命困境的沉重感

# 2. 人格投射

  • "争春"态度:体现儒家"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"士人操守
  • 终极宣言:"香如故"三字完成精神涅槃,彰显道家"真"

# 3. 艺术手法

  • 通感运用:将视觉(零落)、触觉(碾)、嗅觉(香)贯通交织
  • 反差强化:形体毁灭与精神永存的戏剧性对比

---

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:推定作于淳熙二年(1175年)陆游遭弹劾罢官期间

2.政治语境

  • 南宋主和派当权,北伐主张屡遭打压
  • "群芳妒"指政敌对主战派的排挤

    3.文学传统

  • 继承林逋"妻鹤子"的隐逸审美
  • 突破王安石"知不是雪"的物象描写,开创咏梅词的人格化范式

---

多维阐释

# 1. 哲学维度

  • 体现程朱理学"物致知"思想:通过观梅体悟天理
  • 暗合阳明心学"外无物"主张:香气永恒即本心不灭

# 2. 比较文学

-与毛泽东同名词对比

维度陆游词毛泽东词
梅花处境被动承受风雨主动笑傲冰雪
精神指向个人气节坚守革命乐观主义

# 3. 文化影响

  • 成为后世"梅文化"核心文本,衍生大量书画作品
  • "香如故"被提炼为成语,形容矢志不渝的品格

---

版本考据

1. 现存最早见于《渭南文集》卷四十九

2. 关键异文:

- 部分版本"碾作尘"作"拌作尘"拌为蜀地方言)

- "寂寞"在明代刻本中或作"历"###教学建议

1. 重点分析""""转化结构

2. 建议结合《书愤》《示儿》体会陆游的自我书写体系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