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2     共 2532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西江月

标题:夜行黄沙道中

作者:辛弃疾(1140-1207)

原文

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

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

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

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解

1.黄沙道:江西上饶黄沙岭古道,辛弃疾退隐带湖时的常经之路

2.别枝:学界存在两种解释

  • 树枝的斜出部分(主流观点)
  • 离别树枝(鹊因月光惊飞)

    3.社林:土地庙周围的树林,古代祭祀社神(土地神)的场所

    4.忽见:通"现"体现意外发现的惊喜感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皎洁月光惊飞枝头栖鹊,

夜半清风送来蝉鸣悠远。

稻花芬芳中谈论丰收年景,

耳畔回荡着此起彼伏的蛙声。

稀疏星辰点缀遥远天幕,

零星雨滴飘落山前路面。

记忆中的茅店就在社林旁,

溪桥转弯处竟突然出现眼前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艺术特色

1.感官交响

  • 视觉(明月/星/茅店)
  • 听觉(惊鹊/鸣蝉/蛙声)
  • 嗅觉(稻花香)
  • 触觉(清风/雨点)

    构建4D立体乡村夜景

2.动静相生

"鹊"的突发动态与"星天外"的静态苍穹形成张力

雨点的细微动态与"溪桥"的稳固静态构成对比

3.数字修辞

"个"两三点"模糊量化手法,符合夜间观察特征

与精确数字形成审美差异

# (二)情感脉络

  • 上阕:丰收喜悦("丰年"隐含对话)
  • 下阕:羁旅慰藉("见"的柳暗花明)
  • 全篇:展现词人从自然中获得的精神疗愈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# (一)创作时期

1181-1192年间,辛弃疾遭弹劾罢官后隐居上饶带湖时期。此时其词风从"戈铁马"转向"田园牧歌"但仍有"说还休"的壮志难酬底色。

# (二)地理考据

黄沙岭位于今江西上饶市西40里,现存古道遗迹显示:

  • 全长约15华里
  • 石板路面宽1.5-2米
  • 沿途有3座宋代古桥遗存

# (三)时代语境

南宋农村经济恢复期,词中"丰年":

  • 江南圩田技术普及
  • 占城稻推广种植
  • 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时的农田水利建设成效

---

六、延伸解读

1.哲学维度

体现道家"合一"思想,与辛弃疾《鹧鸪天·代人赋》的"桃李愁风雨"城乡精神对照

2.词牌特性

《西江月》双调五十字,上下阕各四句两平韵一仄韵的格律要求,促成本词"疏后密"节奏变化

3.后世影响

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(七年级下册),其白描手法对汪曾祺等现当代作家产生深远影响

4.争议讨论

关于"说丰年"学术分歧:

- 农人对话说(朱东润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》)

- 词人自语说(夏承焘《唐宋词欣赏》)

- 蛙声拟人说(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旁证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