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4       共计:2520 浏览

一、文献原文

篇名:株林(《诗经·陈风》第十篇)

作者:无名氏(周代民间采集)

原文

胡为乎株林?从夏南。

匪适株林,从夏南。

驾我乘马,说于株野。

乘我乘驹,朝食于株。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1)词句注释

  • 株林:陈国地名,今河南柘城附近,为夏氏封邑
  • 夏南:夏徵舒字子南,此处双关地理方位与人物名讳
  • 匪适:非专程前往(暗含掩饰意图)
  • 说(shuì):停车休憩,古通""-朝食:晨间进食,隐喻淫乱行为

# (2)白话译文

为何总往株林跑?声称去寻夏南郊。

实则非为株林去,只为夏南暗相交。

驾着四马高车往,株野停车卸鞍鞯。

换乘轻快小驹马,株地晨宴乐逍遥。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叙事结构

采用问答体起兴,通过"为乎"问形成强烈戏剧性。第二段"匪适"的否定式递进,构成"欲盖弥彰"的讽刺效果。末章"马"与"乘驹"交通工具降级,暗示时间推移与行为隐秘。

# 2. 修辞艺术

  • 隐喻系统:"朝食"典出《左传》"灭此而朝食"反用为淫乱隐喻
  • 地名双关:株林既是地理坐标,又暗指夏姬居所(《水经注》载夏亭城遗址)
  • 春秋笔法:全篇未直斥通奸,但通过车马行动的异常调度暴露丑行

# 3. 情感表达

表面冷静的客观叙述中,蕴含三重情感维度:

① 民众对陈灵公荒淫的愤懑

② 对夏姬祸国命运的复杂态度

③ 周代礼崩乐坏的深沉忧虑

四、历史背景

# 1. 本事考据

据《左传·宣公九年》记载,此诗讽刺陈灵公与大夫孔宁、仪行父三人共淫夏姬(夏徵舒之母)的丑行。公元前599年夏徵舒弑君叛乱,直接导致楚庄王伐陈,成为春秋中期重要政治事件。

# 2. 文化语境

  • 车马礼制:周代"大夫乘驹,诸侯乘马"规制被故意混淆,体现礼乐崩坏
  • 采诗制度:该篇属"陈风"中唯一政治讽刺诗,反映采诗官对民间舆情的收录

# 3. 历代评价

  • 朱熹《诗集传》:"诗言人君淫乱其臣之母,国人贱之"
  • 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:"淫之作,却不明言,故为蕴藉"
  • 现代学者闻一多指出"株"与""假,暗喻血色警示

五、延伸探讨

1.文本变异:东汉郑玄笺注本与战国楚简版本存在"从夏南""夏姬"异文争议

2.地理考证:清代学者考证株林即《汉书·地理志》淮阳国"柘县"夏姬墓遗址

3.比较文学:与《齐风·南山》讽刺齐襄公乱伦形成姊妹篇,体现《诗经》"文谲谏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柏舟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桃夭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