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7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原文呈现

词牌名:浣溪沙

作者:辛弃疾(南宋)

原文

父老争言雨水匀,眉头不似去年颦。殷勤谢却甑中尘。

啼鸟有时能劝客,小桃无赖已撩人。梨花也作白头新。

---

分段解析

#一、注释与译文

1.注释

  • "匀":指风调雨顺,降水均匀
  • "颦(pín)":皱眉,指愁苦之态
  • "甑(zèng)中尘":饭锅积尘,喻指饥荒无粮
  • "无赖"此处为可爱顽皮之意
  • "白头新"梨花新绽如白发

2.白话译文

乡间父老争相诉说今年雨水调匀,眉头不再像去年那般紧锁。殷勤地拭去锅中积尘(预示丰收有望)。

枝头鸟儿偶尔啼鸣似在劝客留步,娇俏的桃花肆意绽放撩动人心,连梨花也绽出如雪的新蕊。

#二、文学赏析

1.意象体系

  • 自然意象群:雨水、啼鸟、小桃、梨花构成田园画卷
  • 人文意象:"父老"甑中尘"反映民生关切
  • 对比手法:"去年颦"与"眉头舒"今昔对照

2.情感脉络

  • 上阕通过老农神态变化展现灾后转机
  • 下阕以拟人化景物传递复苏喜悦
  • 隐含作者对农耕文明的深切认同

3.语言特色

  • 白描中见深意,"争言"殷勤"动词活化场景
  • "赖"白头"赋予植物人格化魅力

#三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

  • 约写于1181-1182年辛弃疾退隐带湖期间
  • 对应南宋淳熙年间江西地区旱灾后的恢复期

2.社会语境

  • 南宋农业经济脆弱性在词中具象化
  • "甑中尘"喻《宋史》记载的"熙大饥"

3.作者境遇

  • 遭弹劾罢官后深入民间
  • 词作体现"归正人"身份下的乡土观察

#四、延伸解读

1.词牌选择深意

  • 《浣溪沙》双调短小适合即景抒怀
  • 突破传统闺怨题材转向田园纪实

2.辛词风格典型性

- 豪放派中的"丽小品" - 比同期《破阵子》更显生活化

3.宋代农事词比较

  • 与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》的客观记录不同
  • 较苏轼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》更具忧患意识

#五、学术争议

1. "白头新"分歧

- 主流解为梨花初绽,少数观点认为指老人白发

2. 创作地点考证

- 江西上饶说与铅山说并存

3. 政治隐喻探讨

- 部分学者认为"甑中尘"讽朝廷赈灾不力

#六、文化影响

1. 后世评价

  • 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誉其"真趣"
  • 现代文学史列为南宋田园词代表作

2. 当代价值

- 农业气象记录的文学标本

- 展现士大夫阶层的民本思想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