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蝶恋花·月下醉书雨岩石浪》
*宋·辛弃疾*
九畹芳菲兰佩好。空谷无人,自怨蛾眉巧。宝瑟泠泠千古调,朱丝弦断知音少。
冉冉年华吾自老。水满汀洲,何处寻芳草?唤起湘累歌未了,石龙舞罢松风晓。
---
1.九畹芳菲兰佩好
2.空谷无人,自怨蛾眉巧
3.宝瑟泠泠千古调
4.冉冉年华吾自老
- 冉冉:时光流逝状,呼应《离骚》"老冉冉其将至兮"#### (2)白话译文
佩戴九畹兰草的芬芳多么美好,
深谷空寂无人,独自哀叹才高招嫉。
弹奏宝瑟的清音是千古绝调,
朱弦断绝只因知音难觅。
时光渐逝我自然老去,
江水漫过汀洲,何处寻找理想芳草?
唤起屈原同唱未终的哀歌,
石龙舞罢已是松风拂晓。
---
显线:月下独酌的即景抒怀
隐线:对屈原精神的跨时空对话
词句段落 | 情感维度 | 典故溯源 |
---|---|---|
上阕 | 孤高自许→知音难觅 | 屈原香草美人体系 |
下阕 | 时光焦虑→精神超脱 | 楚辞"湘累"典故 |
---
根据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,此词应作于1182-1192年间,辛弃疾遭弹劾罢官,隐居江西带湖时期。词中"雨岩石浪"带湖居所自然景观。
---
1.与苏轼《卜算子》对照
同写"人独往来"苏轼表现空明境界,辛词侧重政治苦闷
2.与自身作品呼应
"知音少"《青玉案》"里寻他千百度"形成互文
---
1."累"释义分歧
2.石龙意象考据
江西地方志载带湖有"龙潭"为实景描写
---
1.后世评价
清代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"怨而怒,哀而伤,稼轩本色"2.现代解读
钱钟书《谈艺录》指出该词体现"人双重困境":
- 对外:理想与现实的冲突
- 对内:才情与际遇的矛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