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1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菩萨蛮

标题:风柔日薄春犹早

作者:李清照(1084-约1155)

原文

风柔日薄春犹早,夹衫乍著心情好。睡起觉微寒,梅花鬓上残。

故乡何处是?忘了除非醉。沉水卧时烧,香消酒未消。

---

二、词语注释

1.日薄:日光淡弱,指初春阳光和煦

2.夹衫乍著:刚换上春季夹衣,"乍"体现季节转换的新鲜感

3.梅花鬓上残:头饰梅花凋残,暗喻青春易逝

4.沉水:名贵香料沉香,宋代士大夫常用熏香

5.酒未消:双关语,既指宿醉未醒,又喻乡愁难解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春风轻柔阳光温软的早春时节,

换上春装顿觉心神舒畅。

午睡醒来微微感到寒意,

鬓边插戴的梅花已凋残。

何处才是我的故乡?

除非醉倒才能暂时遗忘。

睡前点燃的沉香早已燃尽,

唯有酒意与愁思久久不散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结构艺术

全词采用"景写哀"手法,上阕描绘早春闲适(风柔、心情好),下阕转折抒发乡愁(故乡、醉忘),形成强烈情感反差。末句"香消酒未消"以具体物象收束抽象愁绪,体现易安词"虚为实"典型特征。

# (二)意象系统

1.季节意象:选取"春"这个生命萌动却又脆弱的时段,与词人南渡后的漂泊心境形成隐喻

2.服饰意象:"夹衫"梅花鬓"出宋代仕女形象,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忆

3.嗅觉意象:沉水香的物质消逝与酒意的精神留存构成感官对照

# (三)情感维度

表面写春日闲情,深层抒国破家亡之痛。据《李清照年谱》考证,此词约作于建炎三年(1129)避乱金华期间,"故乡"指沦陷的山东故土,反映南宋流亡文人的普遍心境。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:属李清照后期词作,时值北宋灭亡(1127)、丈夫赵明诚病逝(1129)后的漂泊阶段

2.社会语境:南宋初年战乱频仍,词中"醉忘"当时士大夫阶层借酒消愁的社会现象

3.文学传承:继承温庭筠《菩萨蛮》词牌的闺怨传统,但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相结合,拓展了婉约词的格局

---

六、跨文本比较

1.与《声声慢》对比:同写愁绪,彼为"凄惨惨戚戚"的直抒胸臆,本词则通过日常生活细节间接流露

2.与男性词人比较:不同于辛弃疾"里挑灯看剑"的豪放,李清照以女性视角展现战争对日常生活的侵蚀

---

七、学术争议

1.创作地点考证:有学者根据"水"使用推断该词作于临安而非金华,反映宋代香料贸易的地域特征

2.梅花意象解读:台湾学者齐益寿认为"梅花鬓上残"暗用《梅花落》典故,隐含对朝廷苟安的讽刺

---

八、文化影响

1.后世化用:元代杂剧《倩女离魂》直接引用"除非醉"相思之苦

2.现代阐释:2023年央视《宋词十讲》以此词为例,分析宋代女性文学中的"创伤书写"

3.书法创作:故宫博物院藏有明代文徵明行书此词作品(编号故-书-003572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