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6:00       共计:2525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鸳鸯于飞,毕之罗之。

君子万年,福禄宜之。

鸳鸯在梁,戢其左翼。

君子万年,宜其遐福。

乘马在厩,摧之秣之。

君子万年,福禄艾之。

乘马在厩,秣之摧之。

君子万年,福禄绥之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于飞:飞翔状态,《郑笺》解作"鸟"2.毕/罗:古代捕鸟网具,《毛传》:"毕小而罗大"3.戢其左翼:收拢左翅,朱熹《诗集传》释为"敛翼休息"4.摧之秣之:铡草喂马,《说文》:"摧,莝也;秣,食马谷也"5.艾/绥:延续与安享,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考据为"久长之义" 三、白话译文

```

成双的鸳鸯展翅翱翔,用毕网罗网将它收囊。

祝愿君子寿享万年,福禄安康永伴身旁。

鸳鸯栖息在鱼梁上,亲昵地收拢左边翅膀。

祝愿君子寿享万年,福泽绵长永世无疆。

马厩里拴着骏马,铡草喂粮精心饲养。

祝愿君子寿享万年,福禄永继代代传扬。

马厩里拴着骏马,喂粮铡草照料周详。

祝愿君子寿享万年,福禄安享永葆吉祥。

```

四、文学赏析

(一)比兴手法

全篇以鸳鸯起兴,《毛诗序》认为"幽王也"实则通过禽鸟双栖隐喻婚姻和谐。清代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指出:"前二章言夫妇之常,后二章言君臣之义"(二)复沓结构

四章均以"万年"作结,采用典型的重章叠句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统计全篇重复率达43%,通过语序变化(摧之秣之/秣之摧之)增强韵律感。

(三)意象体系

构建"-梁翼""马-厩秣"意象群,孔颖达《毛诗正义》认为前者象征"和合"暗喻"君臣相得"。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

《毛传》系于周幽王时期(前781-前771),现代学者晁福林考证应为西周中期宴饮诗。

2.礼制内涵

第二章"戢翼"描写,与《仪礼·士婚礼》"共牢而食"仪式相呼应,反映周代"禽鸟喻德"礼乐思想。

3.名物考证

考古发现的战国青铜器(如上海博物馆藏子仲姜盘)常见鸳鸯纹饰,印证其作为婚姻信物的文化地位。

六、学术争议

1.主旨分歧

汉代今文经学派视为讽喻诗(《鲁诗》说),宋代欧阳修《诗本义》则解为贵族婚礼祝颂辞。

2.作者推论

崔述《读风偶识》推测为畿内诸侯国乐官所作,现代出土清华简显示可能与"南乐正"有关。

3.文字校勘

安大简《诗经》异文作"鳱鴡"学勤认为属楚地传本系统,证实战国时期文本流动性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鸱鸮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鸿雁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