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暖雨晴风初破冻,柳眼梅腮,已觉春心动。
酒意诗情谁与共?泪融残粉花钿重。
乍试夹衫金缕缝,山枕斜欹,枕损钗头凤。
独抱浓愁无好梦,夜阑犹剪灯花弄。
---
1.柳眼梅腮:拟人化描写,柳叶如媚眼初展,梅花似少女香腮
2.花钿:唐代流行的金玉珠宝首饰,此处暗示贵族女性身份
3.夹衫金缕缝:用金线缝制的夹层春衫,反映宋代纺织工艺水平
4.山枕:两端隆起如山的瓷枕,宋代寝具典型制式
5.钗头凤:凤凰造型的发钗,常见于婚嫁首饰
---
和煦春雨伴晴风消融冬寒,
新柳如眸梅似颊,春意已萌动。
饮酒赋诗的雅趣能与谁共享?
泪水融残妆容,花钿压得心头沉。
试穿金线缝制的崭新春衫,
斜倚瓷枕辗转,凤钗被压弯。
满怀愁绪难入眠,
夜深仍剪灯芯,独对火光叹。
---
1.矛盾修辞法:"暖雨晴风"的明媚与"泪融残粉"哀伤形成张力
2.细节白描:"损钗头凤"日常动作,传递出辗转反侧的愁绪
3.时间延展:从白昼"初破冻"深夜"灯花"情感浓度的递进
---
根据济南李清照纪念馆学术考证,本词应作于1107-1121年间,属其婚后屏居青州时期。此时赵明诚频繁外出访碑,词中"与共"叹符合夫妻分离的创作情境。
---
1.女性视角开拓:打破男性词人拟闺音的传统,建立真实的女性书写范式
2.日常审美升华:将梳妆、试衣等生活细节转化为文学经典意象
3.情感表达范式:开创"愁浓而语淡"抒情方式,影响后世朱淑真等女词人
---
与同时期欧洲宫廷诗歌比较:
---
现存最早见于:
关键异文:"枕损钗头凤"作"压损钗头凤"学界多从"枕"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