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黄鸟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·秦风》收录)
原文:
交交黄鸟,止于棘。
谁从穆公?子车奄息。
维此奄息,百夫之特。
临其穴,惴惴其栗。
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!
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。
交交黄鸟,止于桑。
谁从穆公?子车仲行。
维此仲行,百夫之防。
临其穴,惴惴其栗。
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!
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。
交交黄鸟,止于楚。
谁从穆公?子车鍼虎。
维此鍼虎,百夫之御。
临其穴,惴惴其栗。
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!
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。
---
1.交交:拟声词,黄鸟鸣叫声
2.棘/桑/楚:三种灌木,暗喻殉葬者的不同身份
3.子车奄息/仲行/鍼虎:秦国三位贤臣,史称"子车三良"4.百夫之特:一人可敌百人的杰出人才(特:杰出)
5.惴惴其栗:恐惧颤抖的样子
6.人百其身:愿以百人性命换其重生
---
黄鸟啾啾鸣叫,栖息在酸枣树上。
谁为秦穆公殉葬?是子车家的奄息。
这位奄息啊,能以一敌百的栋梁。
走近他的墓穴,恐惧得浑身战栗。
苍天啊苍天!为何残害我们的贤人?
若可赎回他的生命,愿以百人相替。
(第二、三章结构相同,替换"/仲行"楚/鍼虎")
---
---
1.殉葬制度:据《左传》记载,秦穆公卒于前621年,殉葬者达177人
2.三良身份:子车氏为秦国大族,三人皆掌军政要职
3.社会反响:此事引发《诗经》中《黄鸟》《秦风》等多篇谴责
---
1.文化对比:与《左传》"人殉"形成互文
2.后世影响:
- 曹植《三良诗》:"名不可为,忠义我所安" - 柳宗元《咏三良》:"束带值明后,顾盼流辉光"3.现代价值:反映早期人道主义思想的萌芽
---
1. 创作时间:有学者认为实为秦康公时期追述之作
2. 殉葬性质:存在自愿殉节与被迫殉葬两种学说
3. 地理考证:"棘"桑"楚"是否对应特定殉葬区域
(AI生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