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纷纷,掩重门,不由人不断魂。> 瘦损江梅韵,那里是清江江上村。> 香闺里冷落谁瞅问?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。---注释与白话译文注释...">
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0     共 2534 浏览

曲名与原文

曲牌:大德歌(双调)

作者:关汉卿(约1234-1300),元代杂剧奠基人,"曲四大家"之首

原文

> 雪纷纷,掩重门,不由人不断魂。

> 瘦损江梅韵,那里是清江江上村。

> 香闺里冷落谁瞅问?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。

---

注释与白话译文

注释

1.断魂:形容极度悲伤,典出杜牧"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"2.江梅韵:以梅花风骨喻人,暗指主人公品格高洁

3.清江江上村:化用杜甫《江村》意象,构建虚幻的安宁图景

4.凭阑人:古典诗词常见意象,特指孤独守望的女性

白话译文

大雪纷飞掩闭重重院门,不由人肝肠寸断。

消瘦的梅花失了风韵,何处寻清江畔的安宁村落?

香闺冷落无人探问,只剩憔悴人儿独倚栏杆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系统的三重构建

  • 自然意象:"雪纷纷"肃杀基调,与"江梅"形成冷暖对抗
  • 空间意象:从"重门""村"的虚实转换,体现心理逃离欲望
  • 人物意象:"阑人"造型描写,继承温庭筠"尽千帆皆不是"的意境传统

# 2. 声韵艺术特征

采用"、魂、韵、村、问、人"的闭合押韵(《中原音韵》真文部),通过

"音韵尾营造压抑感。上声字""去声字"问"的交替使用,形成声调跌宕。

---

历史背景考证

# 1. 创作年代推断

据《录鬼簿》记载,此曲应作于元成宗大德年间(1297-1307),时关汉卿流寓江南。曲中"清江"实指江西樟树段赣江,与作者晚年行迹相符。

# 2. 元代文人的冬季书写传统

对比同时期作品:

  • 马致远《天净沙·冬》:"竹篱茅舍,淡烟衰草孤村"隐逸倾向
  • 白朴《得胜乐·冬》:"密布云,初交腊"的民俗记录

    关汉卿则侧重个人化情感投射,体现"中离骚"的特质。

---

跨文体比较研究

1.与杂剧的互文性

《窦娥冤》第三折"血溅白练",同样使用雪意象作为冤屈象征,与此曲形成悲剧美学呼应。

2.对后世的影响

明代冯梦龙《挂枝儿·冬》"雪儿飘,风儿细"继承此曲的闺怨模式,但转为市民趣味表达。

---

版本校勘说明

现存主要版本差异:

  • 《阳春白雪》本作"瘦损江梅韵"
  • 《太平乐府》本作"瘦却江梅韵"
  • 隋树森《全元散曲》采纳前者,更符合关氏"拙毋巧"的语言风格。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