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双调】蟾宫曲·青楼十咏
*元·徐琰*
一咏初见:
画堂深雨过风微,宝篆香沉,绣幕帘垂。玉管才调,金樽满泛,银烛高辉。
恰便似双双凤栖,倒强如两两莺啼。眼角传情,眉梢带恨,口内藏机。
(后续九咏因篇幅限制略,全文共十段咏青楼场景)
---
重点词汇解析:
1.宝篆香沉:篆形盘香燃烧殆尽,暗示欢娱时间流逝
2.玉管才调:乐师调试管乐器,体现元代教坊音乐制度
3.眼角传情:典型元曲白描手法,展现歌妓职业化表情管理
白话译文(节选):
雕花厅堂雨后风轻,沉香将尽绣帘低垂。乐声初起美酒满斟,烛光映照下,
歌妓眼波流转暗递情愫,眉间似怨非怨,谈吐间暗藏机锋...
---
1. 结构艺术
2. 时代特征
3. 文化价值
---
创作环境:
社会镜像:
1. 反映元代"妓乐籍"制度
2. 记录南北曲融合的早期形态
3. 体现知识分子在异族统治下的精神寄托
---
1. 部分学者认为"十咏"为散曲选集而非连贯创作
2. 关于歌妓形象是写实还是文人想象的争论
3. 与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的情节互文性研究
---
维度 | 徐琰《十咏》 |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 |
---|---|---|
女性刻画 | 职业化特征突出 | 理想化闺秀形象 |
空间描写 | 聚焦室内陈设 | 侧重庭院景观 |
情感表达 | 含蓄的商业互动 | 激烈的自由恋爱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