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7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【双调】醉太平·怀古

张可久

翩翩野舟,泛泛沙鸥。

登临不尽古今愁,白云去留。

凤凰台上青山旧,秋千墙里垂杨瘦,

琵琶亭畔野花秋。长江自流。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1.词牌解析

  • "双调":元曲宫调名,多用于表现惆怅悠远之情
  • "醉太平"曲牌名,正格八句四平韵

2.字词注释

  • 翩翩:轻快飘荡状
  • 凤凰台:典出李白《登金陵凤凰台》,喻历史变迁
  • 琵琶亭:白居易《琵琶行》故事发生地

3.白话译文

一叶轻舟随波飘荡,沙鸥在水面徘徊。登高望远难消古今愁绪,唯见白云聚散无常。凤凰台的青山依旧在,秋千院落杨柳已稀疏,琵琶亭边野花染秋意。只有长江亘古奔流。

三、文学赏析

1.意象体系

  • 自然意象:野舟/沙鸥/白云/垂杨/野花
  • 人文意象:凤凰台/秋千墙/琵琶亭
  • 时空对照:青山旧→垂杨瘦→野花秋

2.艺术特色

  • 三组鼎足对:"凤凰台...秋千墙...琵琶亭"形成历史纵深
  • 以乐景写哀情:"翩翩"泛"反衬"愁"
  • 结句留白:"长江自流"暗含"者如斯"的哲学思考

四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

  • 约作于元至顺年间(1330-1333)
  • 时值元朝统治中期,汉族文人普遍存在历史虚无感

2.作者境遇

  • 张可久终生未仕,此曲为其晚年漫游金陵时所作
  • 曲中三处地点(凤凰台/秋千院/琵琶亭)皆在南京周边

五、比较研究

1.与唐诗关联

  • 化用李白"凤凰台上凤凰游"盛世追忆
  • 继承杜甫"落木萧萧下"的时空苍茫感

2.元曲特色

  • 突破词牌格律:末句五字变三字"自流"
  • 口语化表达:"去留""俚俗字眼的雅化运用

六、文化影响

1.后世评价

  • 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列其为"林泉体"
  • 近代吴梅评其"疏淡之笔写沉郁之思"

2.现代解读

- 生态意识: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的辩证关系

- 存在主义: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抗争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