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前欢·畅幽哉
[元] 贯云石
畅幽哉,春风无处不楼台。
一时怀抱俱无奈,总待谁开?
岸花迎棹发,汀草映波来。
今日重游改,故人何在?
往事难猜。
---
1.曲牌溯源
"殿前欢"属北曲双调宫曲牌,始见于元代《阳春白雪》集,全曲七句四仄韵,句式定格为"三三七、七七、五五"贯云石此作为变体。
2.字词训诂
"楼台-岸花-汀草"构成江南水系空间序列,与作者晚年隐居杭州经历相印证。
---
(散文体意译)
何等畅快幽雅啊!春风所至尽是亭台楼阁。
此刻满腔愁绪无人能解,究竟等待着谁来开释?
岸边鲜花迎着船桨绽放,汀洲芳草倒映碧波摇曳。
今日重游旧地景致已改,昔日故交今在何方?
前尘往事如同迷局难解。
---
采用"景-哀情"线结构:
末句"往事难猜"戛然而止,留白手法堪比马致远《天净沙》结句。
表面写春日感怀,实则蕴含三重境界:
① 对官场束缚的厌倦("怀抱无奈"
②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("畅幽")
③ 对人生无常的哲思("难猜
1. 创作背景考据
据《元史·贯云石传》推定,此曲应作于延祐五年(1318年)作者辞官南游期间,正值元代中期散曲由俚俗向雅化转型阶段。
2. 文学史价值
---
1. 与唐诗关联
"岸花迎棹发"用杜甫《发潭州》"岸花飞送客"改送别为迎归,体现元曲翻转经典的特点。
2. 与宋词对比
不同于柳永《雨霖铃》的婉约铺叙,本曲以"幽哉"篇即定豪放基调,反映元代士人精神解放。
3. 日本连歌参照
同时期日本《新撰菟玖波集》中"待客"歌,与"岸花迎棹"意象形成东亚共时性呼应。
---
1. 版本异文考
《乐府新声》本作"人何在",《阳春白雪》本作"故人安在"字差异反映元代语音演变。
2. 作者归属疑云
明初《盛世新声》误将此曲归马致远,经王季思等学者考据确认为贯氏作品。
3. 曲律讨论
末句"往事难猜"平仄为"仄平平"常规"平平仄仄"格律,体现元代北曲的灵活变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