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08     共 2531 浏览

---

一、原文呈现

曲牌名:一半儿

作者:张可久(元代)

原文

> 酒醒微步小阑干,

> 人比花枝瘦几分。

> 一半儿因风,

> 一半儿雨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注释

1.小阑干:庭院雕花栏杆,象征文人雅居

2.人比花枝瘦:化用李清照"比黄花瘦"强化病态美

3.因风/雨:双关自然风雨与人生际遇

白话译文

酒意渐消时缓步徘徊庭前栏杆,

憔悴身影竟比凋零的花枝更显单薄。

这满地残红啊——

半是因无情风雨摧折,

半是岁月必然的凋谢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经营

  • 落花:元代文人常用意象,象征英才不遇,此处暗合作者晚年境遇
  • 风雨:既是自然现象,亦隐喻官场倾轧(张可久曾任小吏,终生未得重用)

# 2. 艺术特色

  • 数字修辞:"一半儿"使用,构建对称美学
  • 留白技法:末句戛然而止,留给读者想象空间

# 3. 情感表达

通过"几分"量化比拟,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,符合元曲"以俗为雅"审美取向。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:约作于元仁宗延祐年间(1314-1320),时值元曲鼎盛期

2.社会语境

  • 科举时断时续,文人多沉沦下僚
  • 散曲成为知识分子抒发苦闷的重要载体

    3.作者生平

    张可久(约1270-1348),字伯远,号小山,现存小令855首,为元曲作品数量之冠,却始终未能施展政治抱负。

---

五、延伸解读

1.与同类作品对比

  • 较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更含蓄内敛
  • 比关汉卿《一半儿·题情》少艳俗多雅致

    2.后世影响

    清代纳兰性德《浣溪沙》"半世浮萍随逝水"受此数字分割手法影响

    3.现代价值

    对当代人处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仍有启示意义

---

六、学术争议

有学者认为末句"风雨"指1315年元仁宗恢复科举又旋即废止的政治风波,但缺乏直接文献佐证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