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我徂东山,慆慆不归。我来自东,零雨其濛。果臝之实,亦施于宇。伊威在室,蟏蛸在户。町畽鹿场,熠耀宵行。不可畏也,伊可怀也。
(全诗四章,此处节录首章)
```
1.徂:往,去
《尔雅·释诂》注:"徂,往也"2.慆慆:长久貌
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:"慆即滔之假借,滔滔犹悠悠"
3.零雨:细雨
郑玄笺:"道遇雨,细雨濛濛"4.果臝:栝楼(葫芦科植物)
陆玑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》:"蔓生,叶似王瓜"### 三、白话译文
(采用逐行对应译法)
"我出征去到东山,久久不能把家还。如今我从东方归,细雨绵绵湿行装。
栝楼的果实,蔓延在屋檐旁。土鳖虫爬满屋角,蜘蛛网封住门窗。
野兽足迹遍布田地,萤火虫夜间闪光。这景象虽荒凉可怕,却更令我思念故乡。"### 四、文学赏析
1.叙事结构
采用"-昔-今"环形叙事:
2.意象体系
3.情感张力
通过"不可畏也,伊可怀也"的矛盾修辞,展现战士对破败家园的复杂情感。
1.创作时期
《诗序》:"东山》,周公东征也"当属西周初期(约公元前1042年)
2.地理考证
3.社会影响
本诗与《破斧》《伐柯》共同构成"东征组诗"反映周公旦平定管蔡之乱的历史。
1.比较文学视角
2.文化符号演变
"东山再起"成语的语义流变:从本诗的军事意象到东晋谢安的政治典故
3.现代阐释学解读
女性主义视角下三章"庚于飞"的婚恋描写,揭示战争对家庭结构的破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