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9 15:45:50     共 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我徂东山,慆慆不归。我来自东,零雨其濛。果臝之实,亦施于宇。伊威在室,蟏蛸在户。町畽鹿场,熠耀宵行。不可畏也,伊可怀也。

(全诗四章,此处节录首章)

```

二、词语注释

1.:往,去

《尔雅·释诂》注:"徂,往也"2.慆慆:长久貌

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:"慆即滔之假借,滔滔犹悠悠"

3.零雨:细雨

郑玄笺:"道遇雨,细雨濛濛"4.果臝:栝楼(葫芦科植物)

陆玑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》:"蔓生,叶似王瓜"### 三、白话译文

(采用逐行对应译法)

"我出征去到东山,久久不能把家还。如今我从东方归,细雨绵绵湿行装。

栝楼的果实,蔓延在屋檐旁。土鳖虫爬满屋角,蜘蛛网封住门窗。

野兽足迹遍布田地,萤火虫夜间闪光。这景象虽荒凉可怕,却更令我思念故乡。"### 四、文学赏析

1.叙事结构

采用"-昔-今"环形叙事:

  • 现实场景:细雨归途(首章)
  • 回忆征战:军旅艰辛(二章)
  • 想象家园:新婚回忆(三章)
  • 现实感慨:物是人非(末章)

2.意象体系

  • 自然意象:"零雨"愁绪,"果臝"荒芜
  • 动物意象:"威"蟏蛸"衰败图景
  • 光影意象:"耀"强化视觉对比

3.情感张力

通过"不可畏也,伊可怀也"的矛盾修辞,展现战士对破败家园的复杂情感。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

《诗序》:"东山》,周公东征也"当属西周初期(约公元前1042年)

2.地理考证

  • 东山:学界有山东费县蒙山、江苏连云港云台山等说
  • 战场范围:涉及薄姑、熊盈等十七国叛乱

3.社会影响

本诗与《破斧》《伐柯》共同构成"东征组诗"反映周公旦平定管蔡之乱的历史。

六、延伸探讨

1.比较文学视角

  • 与《荷马史诗》中奥德修斯返乡场景的异同
  • 对后世"羁旅诗"如《古诗十九首》)的影响

2.文化符号演变

"东山再起"成语的语义流变:从本诗的军事意象到东晋谢安的政治典故

3.现代阐释学解读

女性主义视角下三章"庚于飞"的婚恋描写,揭示战争对家庭结构的破坏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