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0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一、诗歌基本信息

标题:早寒江上有怀

作者:孟浩然(689-740),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,与王维并称"孟"诗风清淡自然。

创作背景:此诗作于诗人漫游吴越时期,反映其羁旅思乡之情与仕隐矛盾。

二、原文及分行注释

原文

木落雁南渡,北风江上寒。

我家襄水曲,遥隔楚云端。

乡泪客中尽,孤帆天际看。

迷津欲有问,平海夕漫漫。

逐行解析

1.木落雁南渡,北风江上寒

  • 意象:落叶、南飞雁、北风
  • 手法:起兴手法,以秋景渲染萧瑟氛围
  • 注:农历九月称为"寒"呼应标题

2.我家襄水曲,遥隔楚云端

  • 地理:襄水即汉水,孟浩然襄阳人
  • 修辞:"遥隔"空间距离感

3.乡泪客中尽,孤帆天际看

  • 情感:直抒思乡之情,""写尽愁苦
  • 画面:孤帆与天际形成渺小与辽阔的对比

4.迷津欲有问,平海夕漫漫

  • 典故:化用《论语》"津"典故
  • 象征:"夕漫漫"人生前路的迷茫

三、白话译文

树木凋零大雁南飞,北风呼啸江上生寒。

我的家在襄水转弯处,远隔千山如在楚云之端。

思乡泪水已在漂泊中流尽,唯见孤舟消失在天边。

想要询问迷失的渡口,只见暮色笼罩平阔江面。

四、艺术特色赏析

1.结构布局

  • 前四句写景叙事,后四句抒情言志
  • 遵循"承转合"的经典律诗结构

2.意象系统

  • 自然意象:落叶、北风、孤帆、平海
  • 动物意象:南飞雁(候鸟象征迁徙)
  • 共同构成"日羁旅图"3.情感表达
  • 双线交织:表层写思乡,深层写仕途困惑
  • "迷津"二字透露诗人对人生方向的思考

五、扩展解读

1.与同类作品比较

  • 对比王维《使至塞上》:同写旅途,王诗雄浑,孟诗凄清
  • 联系杜甫《登高》:皆以秋景起兴,杜诗更显沉郁

2.文化符号解读

  • ""唐诗中的三重象征:季节更替、书信传递、游子飘零
  • "水"的地域文化意义:荆楚文化的诗意呈现

3.后世评价

- 《唐诗别裁》评:"清气满纸,唐音正宗" - 现代学者指出其体现盛唐文人"仕隐两难"的典型心态

六、学习要点提示

1. 重点掌握"情景交融"手法

2. 注意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特征

3. 理解唐代漫游风气与诗歌创作的关系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