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4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---

一、原文呈现

曲牌名:沉醉东风

作者:白朴(元代)

原文

```

黄芦岸白蘋渡口,绿柳堤红蓼滩头。

虽无刎颈交,却有忘机友。

点秋江白鹭沙鸥。

傲杀人间万户侯,不识字烟波钓叟。

```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注释)

1.黄芦/白蘋:水生植物,点明秋季景物特征

2.忘机友:典出《列子》,指毫无机心的自然之友

3.万户侯:汉代最高爵位,此处象征权贵阶层

4.烟波钓叟:化用唐代张志和"烟波钓徒"意象

# (译文)

长满黄色芦苇的岸边,白色蘋花摇曳的渡口;

翠绿杨柳的堤岸旁,红色蓼草遍布的滩头。

虽然没有生死之交,却有忘却世俗机心的挚友——

那秋江上自在飞翔的白鹭与沙鸥。

笑傲人间那些王侯将相,

不如做个不识字的江上渔翁。

---

三、艺术赏析

# 1. 意象构建

  • 自然意象群:通过"黄芦/白蘋/绿柳/红蓼"四组色彩对比强烈的植物,构成视觉强烈的秋江画卷
  • 动物意象:白鹭沙鸥的动态描写,打破静态画面,增添生机活力

# 2. 情感表达

  • 隐逸主题:继承元代"渔樵"题材传统,通过渔夫形象表达对官场的疏离
  • 对比手法:"万户侯""叟"的强烈反差,突显作者价值取向

# 3. 语言特色

  • 对仗工整:前两句形成工稳的扇面对(隔句对)
  • 口语化表达:"杀"不识字"俚语运用,体现元曲本色派特征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语境

  • 白朴作为"元曲四大家"之一,经历金元易代之变,终生不仕
  • 元代科举中断(1315年才恢复),文人多转向隐逸题材创作

# 2. 文学传承

  • 发展唐代张志和《渔歌子》的渔隐传统
  • 与马致远《寿阳曲·渔村夕照》形成元代"父"题材双璧

---

五、延伸解读

1.哲学内涵

通过"忘机友"道家"绝圣弃智"思想,与庄子"忘于江湖"互文

2.社会批判

"识字"的强调,暗讽元代"九儒十丐"的文人地位,具有时代特殊性

3.审美影响

该曲后被明代《盛世新声》、清代《九宫大成谱》等多次收录,成为渔隐题材经典范本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