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6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原文呈现

[正宫·端正好]

没来由犯王法,不提防遭刑宪。叫声屈动地惊天!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,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。

[滚绣球]

有日月朝暮悬,有鬼神掌著生死权。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,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?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,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。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,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。地也,你不分好歹何为地?天也,你错勘贤愚枉做天!哎,只落得两泪涟涟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1. 重点词汇注释

  • 刑宪:法律刑罚
  • 森罗殿:阴间审判之所
  • 盗跖颜渊:典出《庄子》,盗跖为恶人代表,颜渊是贤人典范
  • 糊突:混淆
  • 错勘:错误判断

2. 白话译文

(第一曲)平白无故触犯律法,猝不及防遭受刑罚。喊冤声震撼天地,转瞬间魂魄已到阎罗殿前,怎能不怨恨天地不公?

(第二曲)日月高悬明辨昼夜,鬼神执掌生死大权。天地本应分清善恶,为何混淆盗跖与颜渊?行善者贫苦短命,作恶者富贵长寿。天地也欺软怕硬,竟这般趋炎附势。大地你不分是非算什么地?苍天你错判善恶枉称为天!只剩两行悲泪空流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1. 艺术特色

  • 双曲连用形成递进式控诉,由个人冤情升华为社会批判
  • "地也"天也"排比句式增强情感爆发力
  • 盗跖颜渊的典故运用体现元代"以史讽今"创作手法

2. 戏剧张力构建

  • 时空压缩:从"间"到"两泪涟涟"完成命运速写
  • 天人对抗:弱女子直指天地不公的悖论设定
  • 三桩誓愿伏笔:为后续血溅白绫等超自然现象埋下基调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

1. 创作年代考据

作于元世祖至元年间(1264-1294),正值元代吏治腐败期:

  • 蒙古统治者实行"等人制"- 司法体系存在"约会制"民族歧视政策
  • 地方官员贪污成风,《元史·刑法志》载"官吏受贿,出入人罪"2. 社会现实映射
  • 窦娥形象浓缩了汉族平民在异族统治下的集体创伤
  • "衙门自古向南开"批判司法黑暗
  • 三桩誓愿实现反映民众对"天理昭彰"寄托

---

五、跨文化比较

1. 与西方悲剧对比

维度《窦娥冤》《俄狄浦斯王》
命运观外力压迫型悲剧性格缺陷型悲剧
救赎方式超自然显灵自我放逐

2. 后世影响

  • 明清公案小说《包公案》《海公案》的创作范式
  • 20世纪被改编为京剧、评剧等20余种地方戏
  • 1958年田汉改编本成为经典演出范本

---

六、学术争议点

1. "三桩誓愿"削弱现实主义力量?

2. 关汉卿对儒家"天人感应"解构意图

3. 现代法理学视角下的程序正义缺失问题

(全文共计2187字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