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5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原曲呈现

曲牌名:清江引(双调)

作者:贯云石(元代散曲家)

原文

南枝夜来先破蕊,泄漏春消息。

偏宜雪月交,不惹蜂蝶戏。

有时节暗香来梦里。

---

二、逐句注释

1.南枝夜来先破蕊

  • 南枝:向阳花木,典出《诗经·小雅》"有嘉鱼" - 破蕊:梅花初绽,特指花萼裂开露出花瓣
  • 文化符号:暗含"水楼台先得月"哲学意味

2.泄漏春消息

  • 拟人手法:将梅花作为春天的信使
  • 科学依据:梅花花期在农历腊月至正月,确为报春之花

3.偏宜雪月交

  • 审美范式:符合宋代林逋"妻鹤子"的隐逸传统
  • 物理特性:梅花耐寒,-15℃仍可开放

4.不惹蜂蝶戏

  • 植物学现象:梅花花粉少且无蜜腺,确实少蜂蝶
  • 道德隐喻:象征文人清高自持的品格

5.有时节暗香来梦里

- 化用典故:源自林逋《山园小梅》"暗香浮动月黄昏" - 感官描写:突出梅香"清、幽、远"质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(韵文体)

南向的梅枝昨夜悄然绽蕾,

向人间泄露了春天将至的秘讯。

最宜与冰雪皓月相伴为友,

却不愿招惹轻浮的蜂蝶纠缠。

待到夜深人静时分,

那缕幽香竟潜入游子的梦境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结构艺术

1.起承转合

  • 起于具象描写(破蕊)
  • 承于功能叙述(报春)
  • 转入品格刻画(孤高)
  • 合于意境升华(入梦)

2.对仗技巧

"月交"自然意象)与"蝶戏"生物意象)形成工整反对

# (二)审美特征

1.三重境界

  • 物境:梅花形态
  • 情境:文人雅趣
  • 理境:道法自然

2.留白艺术

末句""无限遐想,符合元代散曲"意在言外"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# (一)作者生平

贯云石(1286-1324)本名小云石海涯,维吾尔族文学家。曾任翰林学士,后辞官归隐,这首小令即创作于其隐居杭州时期,反映其"散诞逍遥"的人生哲学。

# (二)时代特征

1.社会背景

元代取消科举,文人多寄情山水

2.文学潮流

散曲由勾栏瓦舍转向文人书斋

# (三)咏物传统

比较文学视角:

  • 唐代咏梅:侧重形似(如齐己《早梅》)
  • 宋代咏梅:追求神似(如陆游《卜算子》)
  • 元代咏梅:注重意趣(如本曲)

---

六、跨学科解读

1.植物学视角

梅花(Prunus mume)蔷薇科李属,花期1-3月,符合曲中"报春"

2.气象学佐证

元代气候处于"小冰期"江南冬季常降雪,印证"宜雪月交"3.心理学分析

"暗香来梦里"记忆的嗅觉优先效应(Proust效应)

---

七、后世影响

1.文学传承

王冕《墨梅》"只留清气满乾坤"受此曲影响

2.艺术衍生

成为元代"梅兰竹菊"四君子画的重要题画诗

3.当代价值

2019年被选入"中华经典诵读工程"篇目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