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:湘妃怨(双调)
作者:张可久(元代散曲家)
原文:
```
阿房舞殿翻罗袖,金谷名园起玉楼。
隋堤古柳缆龙舟,不堪回首,东风还又。
野花开暮春时候,美人自刎乌江岸。
战火曾烧赤壁山,将军空老玉门关。
伤心秦汉,生民涂炭,读书人一声长叹。
```
1.阿房舞殿:暗用杜牧《阿房宫赋》典故,指秦朝覆灭前穷奢极欲之态
2.金谷名园:晋代石崇所建园林,象征豪族覆灭(见《世说新语·汰侈》)
3.隋堤龙舟:隋炀帝开运河乘龙舟南巡事,典出《隋书·炀帝纪》
4.乌江自刎:项羽败亡典故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
5.赤壁战火:三国赤壁之战(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)
6.玉门关:班超"但愿生入玉门关"(《后汉书·班梁列传》)
昔年阿房宫中舞袖翻飞,金谷园里玉楼耸立。
隋堤古柳曾系龙舟,往事不堪追忆,春风依旧年年吹拂。
暮春野花盛开时节,霸王别姬血染乌江。
赤壁硝烟尚未散尽,老将空守边关白头。
最痛秦汉兴亡事,百姓总陷水深火热,唯留书生掷笔长叹。
全曲采用"陈-转折-升华"结构:
1. 前七句连续铺排六处历史场景
2. "不堪回首"情感转折点
3. 末三句提炼历史观照现实的主题
1.创作年代:约作于元顺帝至正年间(1341-1368),时值元末农民起义前夕
2.社会语境:
3.次韵特征:
本曲为和作,原唱应为《金陵怀古》类题材,现存元散曲中周德清、汪元亨均有同题作品
1.主题争议:
- 孙楷第《元曲家考略》认为此曲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
- 吴梅《顾曲麈谈》解读为文人忧患意识的体现
2.艺术评价:
- 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"如瑶天笙鹤"
- 现代学者赵义山指出该曲"实现了历史厚重感与散曲通俗性的完美结合"### 七、延伸阅读
1.互文作品:
- 张养浩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同属"咏叹调" - 白朴《梧桐雨》第四折有相似的历史虚无感
2.现代研究:
- 李修生《元杂剧史》专章分析元代怀古散曲的叙事策略
- 2023年中华书局《全元散曲校注》对本曲典故有最新考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