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6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---

一、原典呈现

曲牌名:满庭芳(中吕宫)

作者:周德清(元代音韵学家、散曲家)

原文

```

官居极品

欺天误主

贱土轻民

把一场和议为公论

妒害功臣

通贼虏怀奸诳君

那些儿立朝堂仗义依仁

英雄恨

使飞云幸存

那里有南北二朝分

```

---

二、注释笺证

1.官居极品:指秦桧任南宋宰相(同平章事),位列文官之首

2.欺天误主:典出《宋史·秦桧传》"诏枉杀岳飞"之事

3.贱土轻民:对应绍兴和议割让唐邓二州、岁贡银绢的史实

4.飞云幸存:假设句式,"飞"指岳飞,""岳云,暗含父子遇害的史实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(韵文转译)

身居宰相高位

欺瞒天子贻误国政

割让疆土漠视民生

竟将屈辱和议粉饰为公正

残害忠良妒忌功勋

勾结金人欺君弄权

何曾在朝堂践行仁义

英雄抱恨

若岳飞父子尚在

怎会有宋金隔江而治的结局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修辞特征

  • 对比手法:"立朝堂仗义依仁"状态与"通贼虏怀奸诳君"形成强烈反差
  • 用典密度:全曲11句含7处历史典故,符合元曲"以史刺今"的传统

# 2. 曲律分析

  • 采用【中吕·满庭芳】标准格律,末句"有南北二朝分"突破常规七字句,以九字强化愤懑情绪
  • "论"臣"君"仁"恨""分"押真文韵,音调沉郁顿挫

---

五、历史语境

# 1. 创作背景

  • 约作于元至治年间(1321-1323),时值元朝科举停废,文人借古讽今
  • 元代《岳飞破虏东窗记》等杂剧流行,形成批判秦桧的文艺传统

# 2. 史实参照

  • 绍兴和议(1141年):确立宋称臣、划淮而治的格局
  • 岳飞之死:据《三朝北盟会编》载,狱成"须有"字引发后世争议

---

六、跨时代评价

1.元代视角:周德清在《中原音韵》中强调"造语必俊,用字必熟"曲正体现其"曲词当有风骨"的主张

2.现代研究:王季思《全元戏曲》指出此曲开创"曲代史"的批判范式,影响后世《宝剑记》等作品

---

七、延伸考辨

1.文本异文

《全元散曲》收录本与《阳春白雪》版本存在差异,第四句"为公论"或作"忠勤"体现后世编纂者的立场倾向

2.相关作品

- 关联冯梦龙《精忠旗》"十二金牌假诏"情节

- 对比关汉卿《单刀会》对英雄形象的塑造差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