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9 15:45:52     共 2520 浏览

一、原文呈现

篇名:北山

作者:无名氏(收录于《诗经·小雅》)

原文

陟彼北山,言采其杞。

偕偕士子,朝夕从事。

王事靡盬,忧我父母。

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

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

大夫不均,我从事独贤。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陟(zhì):登高

2.杞(qǐ):枸杞,隐喻生活所需

3.偕偕:强壮貌

4.靡盬(gǔ):无止息

5.溥(pǔ):通""

6.独贤:特别劳苦(反语)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攀登上那北山巅,为采枸杞步履艰。

身强力壮众士子,日夜操劳不得闲。

君王差事无休止,父母无人奉养难。

普天之下皆王土,四海之内尽臣颜。

执政大夫分派不均,唯我劳作最辛酸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1)结构艺术

  • 比兴手法:以"采杞"兴,引出劳役主题
  • 层递推进:个人劳苦→家庭困境→天下秩序
  • 反语运用:"独贤"含尖锐讽刺

# (2)思想内涵

  • 反映西周晚期劳役制度崩坏
  • 展现"小人物"官僚体系中的生存困境
  • 开创后世"者歌其事"的批判传统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西周职役制度

根据《周礼》记载,士阶层需承担"中七日,野六日"的轮值制度,但后期贵族特权导致负担不均。

2.地理考证

现代学者考证"山"可能指镐京以北的岐山,为西周王室重要猎场。

3.社会矛盾

与《诗经·大东》等篇共同构成西周晚期的社会抗议诗群。

---

六、延伸解读

1.儒家阐释

《毛诗序》认为此诗"刺幽王也"《诗集传》强调其"而不怒"质。

2.现代视角

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援引此诗解析古代中国的差序格局。

3.文学影响

杜甫"门酒肉臭"诗句可见其批判精神的延续。

---

七、学术争议

1. 作者身份之争:

  • 传统观点认为属士大夫阶层
  • 新出土清华简显示或为低级史官所作

2. "土"观念辨析:

顾颉刚认为此句实为反讽,非歌颂王权

3. 创作年代推定:

青铜器铭文对照显示可能作于宣王中兴后期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