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8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---

一、原曲呈现

曲牌名:阳春曲(中吕宫)

作者:周德清(元代音韵学家、散曲家)

原文

```

千山落叶岩岩瘦,

百结愁肠寸寸柔。

空楼夜半雁声秋,

离别后,

泪怎禁得流?

```

---

二、注释与白话译文

注释

1.岩岩瘦:化用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"维石岩岩"形容山石嶙峋的枯寂感

2.百结愁肠:典出《太平御览》"肠一日而九回"愁思郁结

3.雁声秋:暗含《汉书·苏武传》雁足传书典故,强化离愁

译文

千山木叶凋零,裸露的岩石更显嶙峋清瘦;

愁肠百转千回,每一寸都柔软脆弱难承受。

空荡荡的楼阁里,夜半传来秋雁的哀鸣,

自你离去之后,

这泪水怎还能忍住不流?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意象系统建构

  • 视觉意象:"千山落叶"构成宏大的萧瑟背景,"岩岩瘦"将自然景观人格化
  • 听觉意象:"声秋"声衬寂,符合《文心雕龙》"物色相召"的审美传统
  • 触觉隐喻:"寸寸柔"将抽象愁绪转化为可感知的肌理

# 2.修辞特色

  • 数字对仗:"山""结"形成空间与心理的双重张力
  • 通感运用:"柔"字同时涵盖触觉体验与情感状态
  • 留白艺术:末句设问戛然而止,符合元曲"尾"的创作准则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探微

# 1.元代文人处境

创作于元至顺年间(1330-1333),此时:

  • 科举制度中断达78年,文人失去晋身之阶
  • 周德清作为江西高安人,亲历南宋遗民文化圈与元曲俗文学的交融

# 2.曲牌选择深意

"阳春曲"本为欢快曲调,作者反其道而用之:

  • 体现元代散曲"乐景写哀"创作倾向
  • 暗合《乐府指迷》"轻松语,倍觉沉痛"手法

---

五、跨文化比较

与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对比:

维度周德清作品马致远作品
时空结构夜半静态场景黄昏动态行进
情感载体直抒胸臆的泪意象隐喻式的断肠人
美学追求词化倾向的雅致曲体本色的通俗

---

六、学术争议辨析

关于"岩岩瘦"三种解读:

1.地理写实说:反映江西多丘陵的地貌特征(见《元曲地理考》)

2.政治隐喻说:象征元朝统治下知识分子的精神枯槁(参《元代文人心态史》)

3.佛学影响说:暗含《金刚经》"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"的哲学观

---

七、现代传承价值

1.语言艺术:为现代诗歌提供"写作"本(每行不超过7字却含多重意象)

2.心理描写:开创"愁绪物质化"的表现先河,影响后世意识流创作

3.生态意识:早于梭罗《瓦尔登湖》500年提出自然与情感的共生关系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