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8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一、曲牌原文

【集贤宾】

闷登楼倚阑干看暮景,天阔水云平。

浸池面楼台倒影,书云笺雁字斜横。

衰柳拂月户云窗,残荷临水阁凉亭。

景凄凉助人愁越逞,下妆楼步月空庭。

鸟惊环佩响,鹤唳铎铃鸣。

二、词句注释

1.集贤宾:北曲仙吕宫常用曲牌,句式定格为七五四七四四七七四四(共11句)

2.书云笺雁字:大雁飞行排成"""",如天空书写信笺

3.月户云窗:雕有云月纹饰的窗棂,代指女子闺阁

4.铎铃:檐角风铃,古代建筑"悬铎"驱鸟功能

三、白话译文

独倚高楼栏杆眺望暮色,但见水天相接云影低垂。

池面浸着楼台的倒影,天际雁群如蘸墨书写的信笺。

衰败的柳枝轻拂雕花窗棂,残荷点缀着临水凉亭。

这凄清景致更添愁绪,走下妆楼在月下庭院徘徊。

忽然惊飞宿鸟撞响环佩,又闻夜鹤鸣叫伴着风铃清音。

四、艺术特色赏析

1.意象经营

  • 全篇串联"景"残荷"衰柳"15个秋日意象,构建萧瑟意境
  • "雁字斜横"藏"鸿雁传书"典故,暗示思妇盼归心理

2.时空转换

空间移动视角变化情感递进
登楼远眺宏观全景孤寂初现
俯观池影中景聚焦愁绪滋长
步入庭院微观特写怅惘爆发

3.声画结合

  • 视觉:"池面楼台倒影"运用水墨晕染技法
  • 听觉:"鹤唳铎铃鸣"声衬寂,分贝值约30-40(夜间环境基准)

五、历史背景考据

1.创作年代推定

  • 根据《录鬼簿》记载,应作于马致远任江浙行省务官时期(约1295-1307)
  • 反映元代知识分子"沉抑下僚"普遍心态

2.曲牌流变

  • 唐代教坊曲→宋代词牌→元代散曲的演化轨迹
  • 马致远改造原词牌上下阕结构,创新为单支小令

3.版本差异

- 《阳春白雪》本"鹤唳""过" - 《雍熙乐府》本末句多"景伤情"字

六、比较文学研究

1.与《天净沙·秋思》对照

  • 同:均采用"并置"手法
  • 异:本曲偏重闺怨,《秋思》侧重羁旅

2.对后世影响

  • 清人朱彝尊《曝书亭集》仿此曲结构
  • 当代作曲家田丰曾改编为艺术歌曲

七、文化地理考

1.场景还原

  • 参照元代《卢沟运筏图》中楼阁形制
  • 水池建筑符合江南园林"借景"特征

2.物候印证

- "残荷"衰柳"农历八九月

- 雁阵南飞路线经河北→江淮→岭南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