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6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词作原文

```

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。试上超然台上望,半壕春水一城花。烟雨暗千家。

寒食后,酒醒却咨嗟。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茶。诗酒趁年华。

```

---

注释精要

1.超然台: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修缮的城台,源自老子"荣观,燕处超然"之意

2.寒食:清明前二日禁火习俗,暗示时令变迁与心境转折

3.新火:寒食结束后重新取火,隐喻生活重启

4.咨嗟(zī jiē):叹息声,体现词人矛盾心理

---

白话译文

春风尚未褪尽青翠,细风中柳枝轻扬。登临超然台远眺,护城河漾着春波,满城繁花似锦,千家万户笼罩在朦胧烟雨里。

寒食节后的酒意渐醒,不由发出声声叹息。莫要对着旧友思念故乡,不如点燃新火烹煮春茶。且将诗情与美酒,献给这正好的年华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 意象建构的三重境界

1.空间维度:通过"望"的俯视视角,形成"水-城花-烟雨"的递进式画面构图

2.时间维度:寒食节气转换暗含生命感悟,从"嗟""年华"完成情绪升华

3.哲理维度:"然"二字贯穿全篇,体现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辩证统一

# 艺术特色

  • 对仗精妙:"壕"对"一城"新火"对"新茶"数字运用强化画面感
  • 色彩美学:明暗交织的视觉对比(""""符合宋代文人画审美趣味

---

历史背景探微

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年)春,时值王安石变法引发新旧党争。苏轼自请外放密州,表面是政治失意,实则成就其艺术高峰。词中"故国"指故乡四川,亦暗喻朝廷中心,反映士大夫"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"典型心态。

---

文化比较

1.与《水调歌头》对照:同写密州时期,前者豪放旷达,本词则显含蓄内敛

2.茶道精神体现:宋代点茶文化在"新茶"得以呈现,可比照蔡襄《茶录》记载

3.后世影响: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评价"然之致,尤非寻常格调

跨学科视角

1.建筑史学:超然台遗址现存山东诸城,其形制反映北宋地方官署建筑特点

2.民俗学考证:词中寒食习俗可追溯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的宋代节庆文化

3.心理学分析:咨嗟-超然的情感转变,符合现代心理疗愈的认知重构模型

---

版本校勘

现存最早见于南宋曾慥《乐府雅词》,明代毛晋《宋六十名家词》本将"咨嗟""咨嗟"清代朱祖谋《彊村丛书》考证苏轼手迹当为"却"字,更显转折力度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