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2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丑奴儿(又名《采桑子》)

标题:书博山道中壁

作者:辛弃疾(南宋)

原文

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
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1)重点词汇注释

  • 层楼:高楼,此处暗指仕途进阶
  • 强说愁:刻意模仿文人愁绪的创作姿态
  • 欲说还休:源自李清照《凤凰台上忆吹箫》,体现压抑情绪
  • 天凉好个秋:表面写景,实为对时局的隐喻

# (2)现代汉语译文

少年时不懂真正的忧愁,偏爱登上高楼远眺。每次登楼,总要勉强写些伤春悲秋的词句。

如今尝尽人间愁苦,反而沉默无言。最终只能淡淡地说一句: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(1)结构艺术

  • 对比手法:通过""""轴对比,构建人生感悟的张力
  • 重复修辞:两处"爱上层楼"与"欲说还休"回环韵律
  • 留白技巧:结尾的景物描写包含未言明的政治隐喻

# (2)情感表达

  • 少年期:展现文人典型的模仿性创作状态
  • 中年期:反映抗金志士在政治打压下的沉郁
  • 终极解脱:以平淡语写极痛事,达到"胜有声"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解析

# (1)创作时间推定

根据邓广铭《辛稼轩年谱》,本词应作于1181-1192年间,时值作者遭弹劾隐居江西上饶,常往来博山道中。

# (2)时代关联性

  • 南宋政局:孝宗后期主战派失势,辛弃疾被闲置二十年
  • 文学语境:对当时词坛"文造情"气的反讽
  • 个人际遇:"识尽愁滋味"暗指"隆兴和议"报国无门

---

五、跨文本解读

# (1)与杜甫诗比较

"却道天凉好个秋"与《春望》"时花溅泪"曲同工,皆以自然景物反衬时代悲剧。

# (2)词牌选择深意

《丑奴儿》词调双片结构,特别适合表现今昔对比,辛弃疾曾用此调创作十余首作品。

---

六、后世评价辑录

1.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"信手拈来,都成绝唱"

2. 梁启超《饮冰室评词》:"含血泪的幽默"3. 当代学者叶嘉莹:"文人最深刻的成长寓言"### 七、文化衍生现象

1.书法创作:明代董其昌、清代傅山均有本词书法作品传世

2.教材收录: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》选录

3.现代改编:2021年央视《经典咏流传》谱曲传唱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