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海客谈瀛洲,烟涛微茫信难求;
越人语天姥,云霞明灭或可睹。
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
天台四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
我欲因之梦吴越,一夜飞度镜湖月。
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剡溪。
谢公宿处今尚在,渌水荡漾清猿啼。
脚著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。
半壁见海日,空中闻天鸡。
千岩万转路不定,迷花倚石忽已暝。
熊咆龙吟殷岩泉,栗深林兮惊层巅。
云青青兮欲雨,水澹澹兮生烟。
列缺霹雳,丘峦崩摧。
洞天石扉,訇然中开。
青冥浩荡不见底,日月照耀金银台。
霓为衣兮风为马,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。
虎鼓瑟兮鸾回车,仙之人兮列如麻。
忽魂悸以魄动,恍惊起而长嗟。
惟觉时之枕席,失向来之烟霞。
世间行乐亦如此,古来万事东流水。
别君去兮何时还?且放白鹿青崖间,须行即骑访名山。
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
---
1.瀛洲:传说东海三仙山之一,与蓬莱、方丈齐名
2.天姥(mǔ):今浙江新昌境内山峰,道教第十六福地
3.赤城:天台山支脉,因赤色山岩得名
4.谢公屐:南朝谢灵运特制登山木屐,底装活动齿钉
5.金银台:神仙居所,典出郭璞《游仙诗》"排云出,但见金银台"6.白鹿:道教仙兽,《楚辞》有"骑白鹿而容与"的记载
---
航海者谈论的瀛洲仙岛,在雾霭波涛间难以寻觅;
越人描述的天姥山景,却能在云霞中依稀得见。
这座神山横亘天际,气势超越五岳盖过赤城,
就连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,也像要倾倒在其东南。
我因向往而梦游吴越,月夜飞越镜湖上空,
湖光映照身影,指引我来到剡溪古道。
谢灵运的旧居仍在,清波荡漾伴着猿鸣,
穿上谢公木屐,沿着石阶直上青云。
半山腰望见海上日出,高空传来天鸡报晓,
山路在峰峦间百转千回,赏花倚石不觉天色已暮。
岩泉轰鸣如熊咆龙吟,震得深林战栗峰峦惊颤,
乌云沉沉欲雨,水面雾气升腾。
突然电闪雷鸣,山峦崩塌,
仙境石门在轰响中敞开——
无底的青天浩瀚无际,日月辉映着金银宫阙,
云神们以虹霓为衣御风而行,
猛虎弹瑟鸾鸟驾车,仙人们成群列队。
正惊叹时猛然惊醒,只剩枕席不见仙境,
方知人间欢乐亦如梦幻,自古万事似东流之水。
此番离别何时再会?不如放养白鹿在山间,
待要远行便骑访名山,
岂能低头哈腰侍奉权贵,让我失去畅快胸怀!
---
全诗以"游"为线索,形成"—梦境—觉醒"三重空间:
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,展现三重矛盾:
---
此诗作于李白被"赐金放还",反映盛唐时期:
- 苏轼"空山明月"、辛弃疾"连营"受其梦境手法启发
- 现代学者考证"剡溪-天姥"路线为唐诗之路核心段
- 日本《文镜秘府论》将其列为"神仙类"典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