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4       共计:2520 浏览

一、篇目基本信息

篇名:《小雅·桑扈》

作者:无名氏(先秦时期)
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甫田之什》

原文

交交桑扈,有莺其羽。君子乐胥,受天之祜。

交交桑扈,有莺其领。君子乐胥,万邦之屏。

之屏之翰,百辟为宪。不戢不难,受福不那。

兕觥其觩,旨酒思柔。彼交匪敖,万福来求。

二、字词注释精解

1.桑扈:青雀鸟,古人视其为祥瑞之鸟,羽毛青黑有光泽。《毛传》释为"脂"即偷食脂膏的习性得名

2.交交:拟声词,状鸟鸣清脆;另解为"貌"鸟体态娇小

3.有莺其羽:"莺"通"璎"羽毛如璎珞般华美,暗喻诸侯服饰之盛

4.兕觥其觩:犀牛角制成的酒器弯曲状,周代宴饮重要礼器

5.彼交匪敖:"交"通"姣"美好;""""谦和之德

三、现代译文对照

第一节

青雀鸟儿鸣啾啾,七彩羽毛亮油油。君子欢欣聚宴饮,天赐洪福永不休。

第二节

青雀鸟儿颈羽明,宛如玉佩相击鸣。君子欢欣共举盏,诸侯屏障护周廷。

第三节

国家栋梁众贤臣,诸侯效法作准绳。言行有度合礼仪,福禄绵长无穷尽。

第四节

犀角酒杯弯如月,醇酒温和味甘冽。恭敬谦和不骄矜,万福齐聚如云列。

四、文学手法鉴赏

1.重章叠句:前两章仅改""为"领""祜"换""局部置换深化意象

2.比兴手法:以桑扈鸟起兴,由羽毛之美引申至君子德行,自然过渡到宴饮场景

3.礼器象征:"兕觥"作为重要意象,既写实宴饮场面,又暗喻权力秩序

4.德福观体现:"不戢不难"克制有度)与"福来求"形成因果逻辑链

五、历史背景探析

1.创作年代: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,与《小雅》多数篇目同期

2.宴饮性质:周王宴请诸侯的仪式乐歌,非《毛序》所称"幽王"

3.政治功能:通过"辟为宪"诸侯表率作用,维护宗法制

4.文化折射:反映周代"酒以成礼"的宴饮文化,兼具礼仪性与娱乐性

六、经学阐释差异

学派核心观点依据
毛诗说讽刺周幽王君臣无礼《毛诗序》"刺幽王"
朱熹说诸侯燕乐天子之诗《诗集传》"天子燕诸侯"说
方玉润美诸侯能守礼制《诗经原始》"美诸侯"
现代说宴饮仪式乐歌文本内证分析

七、文化影响延伸

1.语言贡献:"万福来求"后世祝颂语源

2.意象传承:桑扈鸟在《楚辞》中发展为高洁象征

3.礼制研究:兕觥形制为周代青铜器分类提供参照

4.德政思想:"戢不难"发展为儒家"克己复礼"理论雏形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桑中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桑柔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