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武陵春》
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。
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。
闻说双溪春尚好,也拟泛轻舟。
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。
1.风住尘香花已尽:暮春风停,落花碾作尘泥,暗喻美好事物消逝。
2.日晚倦梳头:日上三竿仍无心梳妆,反映词人极度消沉的心理状态。
3.物是人非:出自《三国志》,此处指丈夫赵明诚病逝后,汴京旧物犹在而人事全非。
4.双溪:浙江金华名胜,由东港、南港两河汇流而成,南宋时期为文人游赏之地。
5.舴艋舟:形似蚱蜢的小舟,典出张志和《渔歌子》,在此反衬愁绪之沉重。
春风停歇,落花化为尘土芬芳犹存,我却懒于梳妆直至日暮。
眼前旧物依旧,而故人不在,万般悲苦涌上心头,未及开口泪水已夺眶而出。
听说双溪的春色尚好,也曾想乘轻舟散心,
只怕那小小的蚱蜢船儿,如何载得动我心中如山的哀愁?
全词采用"—扬—抑"的波折写法:
1.创作时期:约作于1135年(绍兴五年),李清照避乱金华时,距北宋灭亡(1127)已八年,距丈夫去世(1129)六年。
2.时代烙印:词中"物是人非"既指个人丧偶之痛,亦暗含对故国沦丧的悲恸,符合其晚期词"家国同构"的特点。
3.词坛地位:代表南宋婉约词最高成就,与《声声慢》并列为李清照晚年双绝。
1.比较研究:
2.后世影响:
3.争议探讨:
- 关于"双溪"实指:有学者考证南宋金华确有此地名,但词中更可能是文学想象。
- "许多愁"的具体内涵:有纯粹悼亡说、亡国遗民说、综合说三种学术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