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5     共 2532 浏览

诗文标题与作者

《长信怨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宫怨组诗,共五首七绝,本文重点解析其三("奉帚平明金殿开")。王昌龄(698-757),字少伯,京兆万年人,开元十五年进士,以七绝称雄,被誉为"家夫子"。其诗作以边塞诗与宫怨诗双峰并峙,《长信怨》正是后者的典范。

---

原文与注释

原文

奉帚平明金殿开,暂将团扇共徘徊。

玉颜不及寒鸦色,犹带昭阳日影来。

注释

1.长信怨:乐府旧题,源自汉代班婕妤失宠后自请侍奉太后于长信宫的典故。

2.奉帚:持帚洒扫,指宫女日常劳作。

3.团扇:象征弃妇,化用班婕妤《团扇诗》"秋扇见捐"。

4.昭阳日影:喻帝王恩宠,昭阳殿为汉成帝宠妃赵飞燕居所。

---

白话译文

拂晓时分手持扫帚开启宫门,

百无聊赖中与团扇一同徘徊。

纵有如玉容颜竟不及乌鸦,

它尚能沾染昭阳殿的恩晖飞来。

---

艺术赏析

# 1.意象的隐喻性

  • 团扇:既是实物,又暗喻宫女如秋扇遭弃的命运。
  • 寒鸦:以丑陋之物反衬宫女的价值被彻底否定,强化"人不如物"悲剧性。

# 2.对比手法

"玉颜""鸦"的尖锐对比,揭示宫廷荣宠的荒谬标准——帝王恩泽的施与无关美丑,只凭权力意志。

# 3.时空浓缩

四句诗完成从晨起劳作到心理崩溃的全过程:

  • 物理空间:金殿(冷寂)→昭阳殿(荣宠)的视线跳跃;
  • 心理空间:机械劳作→自我否定→绝望认命的三层递进。

---

历史背景延伸

1.班婕妤原型:汉代才女班婕妤因赵飞燕姐妹得宠而失势,《长信怨》借古讽今,反映唐代后宫的普遍困境。

2.王昌龄的创作动机:诗人屡遭贬谪(如龙标尉),对权力体系中的边缘者抱有深刻共情。

---

文学史地位

1.宫怨诗巅峰:与白居易《上阳白发人》并称唐代宫怨双璧,但王诗更胜在含蓄凝练。

2.七绝技法:末句"犹带"陡峭,将情绪推向高潮,体现"峻"风格(殷璠评语)。

---

跨文化参照

元素西方类似表达差异点
团扇意象《奥赛罗》中苔丝狄蒙娜的手帕东方更重物象的象征性
日影隐喻莎士比亚"君恩如朝露"中国强调皇权的绝对性

---

后世影响

1.戏曲改编:元代杂剧《汉宫秋》吸收其"日影"象征手法;

2.现代解读:女性主义视域下,该诗成为分析古代性别权力的经典文本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