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4       共计:2520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有客有客,亦白其马。有萋有且,敦琢其旅。有客宿宿,有客信信。言授之絷,以絷其马。薄言追之,左右绥之。既有淫威,降福孔夷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亦白其马:驾车的白马经过精心挑选,"亦"语助词

2.有萋有且:形容随从众多且衣着华丽,"萋"指服饰繁盛,"且"通"徂"行进

3.敦琢其旅:雕琢玉器般精选的随行队伍,"敦"通"雕"

4.宿宿/信信:连宿两夜为"宿宿"四夜为"信信"

5.言授之絷:主人解下缰绳绊马足,表挽留之意

6.淫威:此处指盛大仪仗,非现代贬义

三、白话译文

```

远方贵客乘白马而至,随从衣着华美如云集。精挑细选的侍从队伍,宾客留宿两夜又延期。解下缰绳绊住马儿蹄,左右侍从殷勤相慰藉。盛大仪仗显尊贵气象,上天降福广阔又无涯。

```

四、文学赏析

1.结构艺术:采用重章叠句手法,通过"客"重复形成韵律美

2.意象特征:白马、玉饰等意象构成周代贵族礼仪的视觉符号体系

3.情感表达:末句"福孔夷"体现先秦"以德配天"的宗教观念

4.修辞特色:"敦琢其旅"运用通感修辞,将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体验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:据《毛诗序》考证当属周宣王时期(前827-前782年)

2.礼仪制度:反映周代"宾礼",对应《周礼·春官》"宾礼亲邦国"

3.政治隐喻:学者马瑞辰认为此诗暗喻西周对异姓诸侯的怀柔政策

4.考古佐证: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中期车马坑可见白马殉葬,印证诗中"其马"礼制

六、学术争议

1.作者归属:汉代郑玄主张为尹吉甫所作,宋代朱熹则归为无名氏

2.宾客身份

  • 传统观点认为指异姓诸侯
  • 近代闻一多考证或与殷商遗民朝周有关

    3."淫威"

  • 孔颖达释为"威仪" - 清代王引之考据应为"威"指长期积累的威望

七、文化影响

1.文学传承:李白《送友人》"挥手自兹去"化用绊马意象

2.礼制演变:汉代《白虎通义》引此诗论证"诸侯来朝"的接待标准

3.当代价值:诗中表现的待客之道仍影响现代外交礼仪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