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7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词作原文

江城子·密州出猎

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为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

酒酣胸胆尚开张,鬓微霜,又何妨?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1)重点注释

  • 左牵黄,右擎苍:左手牵黄犬,右臂架苍鹰,典出《梁书·张充传》
  • 孙郎:指孙权,《三国志》载其曾"亲乘马射虎于庱亭"
  • 持节云中:借用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
  • 天狼:星宿名,喻指西夏侵扰

# (2)白话译文

(空两格)我姑且抒发少年般的豪情,左手牵着黄犬,右臂托着苍鹰,头戴锦帽身穿貂裘,带领千骑席卷山冈。为酬谢全城百姓随行观猎,我要亲自射杀猛虎,如同当年的孙权。

(空两格)酒兴正浓时胸怀更开阔,鬓边白发又算什么?何时能像冯唐持节云中那样被重新起用?定将拉满雕弓如圆月,瞄准西北,射落天狼星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艺术特色

  • 虚实相生:上阕实写出猎盛况,下阕虚写报国壮志
  • 用典密度:全词43字含4处典故,却无堆砌之感
  • 音韵突破:打破《江城子》原调柔婉特性,创豪放新声

# 2. 情感脉络

```text

狂态(起兴)→ 壮举(铺陈)→ 忧虑(转折)→ 抱负(高潮)

```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时间

熙宁八年(1075)冬,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所作,时年39岁。此时距"王安石变法"已九年,苏轼因与新政不合自请外放。

# 2. 政治语境

  • 西北边患:西夏屡犯宋境(词中"射天狼"现实指向)
  • 个人境遇:经历"台诗案"前最后的豪情迸发
  • 词体革新:打破"词为艳科",开豪放词先河

---

五、多维阐释

# 1. 文学史意义

该词与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共同构成苏轼豪放词的双璧,南宋陆游评:"雄文大手,乐府乃其馀事,然豪放不减古人。" 2. 精神解读

  • 儒家担当:虽处江湖之远仍忧其君
  • 道家超脱:"微霜,又何妨"的豁达
  • 武士精神:再现《周礼》"礼"仪式感

# 3. 后世影响

清代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称其"力雄杰,词中得未曾有"当代学者王水照指出该词"完成了词体文学由应歌之作向士大夫抒情言志的转变

六、延伸思考

1.地理考据: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,猎场推测为常山

2.版本差异:现存最早见于《东坡乐府》元延祐刻本

3.唱和研究:黄庭坚次韵之作《江城子·忆别》现存残句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