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4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诗文标题与作者背景

标题解析

"杨氏女"明确交代事件性质(送别)与对象(杨姓女子),唐代以"+亲属称谓"为常见命名方式,体现诗作的社会语境。

作者韦应物(737-792年)

中唐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,出身京兆韦氏,历任滁州、江州、苏州刺史。其诗风"高雅闲淡"此诗作于诗人晚年,融合了宦海沉浮与父女亲情双重情感。

---

二、原文与分行注释

原文

永日方戚戚,出行复悠悠。

女子今有行,大江溯轻舟。

尔辈苦无恃,抚念益慈柔。

幼为长所育,两别泣不休。

对此结中肠,义往难复留。

自小阙内训,事姑贻我忧。

赖兹托令门,任恤庶无尤。

贫俭诚所尚,资从岂待周。

孝恭遵妇道,容止顺其猷。

别离在今晨,见尔当何秋。

居闲始自遣,临感忽难收。

归来视幼女,零泪缘缨流。

分行注释

1.永日方戚戚:终日忧伤。"戚戚"《孟子·梁惠王》"我心有戚戚焉"

2.大江溯轻舟:点明送别路线(沿长江逆流而上)

3.尔辈苦无恃:暗指女儿丧母,"无恃"出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

4.事姑贻我忧:担忧女儿侍奉婆婆的能力,反映唐代新妇生存压力

5.容止顺其猷:叮嘱仪容举止需符合礼法,"猷"规范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终日满怀忧伤,送别更添愁绪。女儿今日远嫁,将逆江乘舟而去。你们自幼丧母,我加倍慈爱抚育。长姐如母带大妹妹,此刻相拥哭泣。我肝肠寸断,却知女大当嫁。惭愧未教你闺训,侍奉婆婆令我忧。幸得托付好人家,望你宽容免过失。安贫节俭是本分,嫁妆不必求周全。孝顺公婆守妇道,言行举止合规矩。今晨就要分离,再见未知何年。平日尚能自解,临别悲难自抑。回家看见幼女,泪落浸湿衣襟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1. 情感结构

  • 双线交织:表层送嫁女("出行复悠悠"),深层悼亡妻("辈苦无恃")
  • 矛盾张力:父亲理性("义往难复留")与感性("泪缘缨流"的撕扯

2. 艺术手法

  • 细节白描:"别泣不休"展现姊妹情深
  • 用典无痕:"恃"暗含《诗经》丧亲之痛
  • 时空对照:今晨别离→未知重逢("见尔当何秋"

3. 社会镜像

  • 唐代婚俗:"资从岂待周"反映士族婚嫁重礼轻财
  • 女性教育:"阙内训"揭示闺阁教育的阶级局限性

---

五、扩展说明

1. 与同类诗作比较

诗作情感焦点社会意义
杜甫《新婚别》国难下的婚姻个体命运与战乱的关系
白居易《秦中吟》贫女嫁富商阶级流动的婚姻功利性
本诗士族伦理传承家训与妇德的文人理想

2. 文化符号解读

  • "江"意象:既是地理阻隔,也隐喻人生无常(对比李白"唯见长江天际流"
  • "女"角色:强化家族延续主题,暗示诗人生命焦虑

3. 当代启示

诗中对"妇道"强调需辩证看待,但其揭示的父爱表达困境(严厉与温柔的矛盾)仍具现实意义。现代读者可从中解读出:单亲家庭的情感补偿机制、长姐如母的社会学现象等跨时代命题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