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蒹葭(《诗经·秦风》)
作者:无名氏(先秦民间创作)
原文: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
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
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
*
1.蒹葭:芦苇类植物,初生称"蒹"开花称"葭"
2.苍苍/萋萋/采采:芦苇茂盛状,递进式描写季节变化
3.溯洄:逆流而上
4.溯游:顺流而下
5.坻/沚:水中陆地,暗喻目标的可望不可即
*
深秋芦苇丛苍茫,晨露凝结成白霜。
心中思念的那个人,仿佛就在河水另一方。
逆流追寻路艰险,顺流寻找又似在中央。
(后两章译文依此结构递进,体现重章叠唱特点)
*
*
1.创作时期:
据《毛诗序》记载,当为秦襄公时期(前777-前766年)作品
2.地域特征:
诗中水域描写符合陇东地区地理特征,印证秦人东迁历史
3.功能演变:
从原始祭祀歌谣到爱情诗,再到后世哲理诗的解读变迁
*
1. 与《楚辞·湘夫人》"帝子降兮北渚"的相似意境
2. 西方文学中但丁《神曲》对贝雅特丽齐的追寻母题对比
*
1. "伊人"的五种主流解释:
2. 创作动机的田野调查:
近年考古发现秦地民间仍有类似"水招魂"的遗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