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6:00       共计:2527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篇名:《黍苗》(《诗经·小雅》)

作者:无名氏(西周时期民间集体创作)

原文

芃芃黍苗,阴雨膏之。

悠悠南行,召伯劳之。

我任我辇,我车我牛。

我行既集,盖云归哉!

我徒我御,我师我旅。

我行既集,盖云归处!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芃芃(péng):草木茂盛貌

2.膏(gào):滋润,润泽

3.召伯:西周召公奭,周初著名政治家

4.任/辇:肩扛与人力拉车

5.:完成

6.盖(hé):何不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茂盛的黍苗啊,

得雨露滋养生长。

迢迢南行之路,

召公亲自慰劳。

我们扛货拉车,

驱牛马运物资。

任务既已完成,

何不启程回乡?

步行驾车同行,

整师旅齐归返。

工作已然结束,

为何不返家园?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1.艺术手法

  • 比兴开篇:以黍苗遇雨喻百姓得召公恩泽
  • 重章叠句:"我行既集"反复强化归乡期盼
  • 动作铺陈:"任辇车牛"具象化劳动场景

2.情感内核

  • 通过服役者的视角,展现对召公德政的感念
  • "盖云归哉"双关语:既指任务完成,又暗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

3.历史价值

  • 反映西周"营谢"实(周宣王命召伯虎营建谢邑)
  • 体现早期"者歌其事"创作特征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召公治绩

  • 与周公旦并称"周召"推行井田制
  • 《史记》载其"巡行乡邑,决狱政事"

2.营谢工程

  • 公元前823年周宣王中兴时期
  • 为巩固南方疆域建设的军事重镇

3.农业文明映射

  • "黍"为五谷之首,象征国家根基
  • 雨露意象对应《尚书》"德惟善政,政在养民

六、延伸考据

1.文本争议

  • 古今学者对"伯"指代有分歧(召公奭vs其子孙)
  • "归处"为军事驻地而非故乡

2.比较研究

  • 与《豳风·七月》同为农事诗,但视角迥异
  • 和《大雅·崧高》存在互文关系

3.现代阐释

-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"露—政权"

- 劳动美学在先秦诗歌中的早期呈现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黍离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鼓钟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