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衡门之下,可以栖迟。
泌之洋洋,可以乐饥。
岂其食鱼,必河之鲂?
岂其取妻,必齐之姜?
岂其食鱼,必河之鲤?
岂其取妻,必宋之子?
```
1.衡门:横木为门,指简陋的居所
(分节对应翻译)
```
横木搭建的陋门下,亦可安然栖息。
汩汩涌动的泉水边,足以疗愈饥疲。
难道吃鱼非得黄河鲂鱼?
难道娶妻定要齐国姜姓贵女?
难道吃鱼必选黄河鲤鱼?
难道娶妻必得宋国子姓宗姬?
```
- 意象对比强烈:"衡门""鲂鲤"栖迟"与"姜子" 开创"贫乐道"的文学母题,影响后世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等作品
1.创作年代
- 据《诗三家义集疏》考证,当为春秋中期(约前7世纪)
2.社会语境
3.地理特征
- "水":当为陈国境内河流(今河南淮阳附近)
1. 主旨分歧
2. 文字训诂
1. 成语衍生
- "衡门深巷"成为文人隐居的代称
2. 后世化用
- 白居易《效陶潜体诗》:"衡门有谁听,日暮槐花里"3. 现代阐释
- 被生态文学研究者视为早期朴素生态观的体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