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7       共计:2522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衡门之下,可以栖迟。

泌之洋洋,可以乐饥。

岂其食鱼,必河之鲂?

岂其取妻,必齐之姜?

岂其食鱼,必河之鲤?

岂其取妻,必宋之子?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衡门:横木为门,指简陋的居所

  • 《毛传》:"衡门,横木为门,言浅陋也"2.栖迟:游息
  • 郑玄笺:"贤者不以衡门之浅陋则不游息于其下"3.:泉水涌流貌
  • 朱熹《诗集传》:"泌,泉水涌出之貌"4.乐饥:疗饥
  • 陈奂《诗毛氏传疏》:"乐本作疗,谓疗治其饥"### 三、白话译文

    (分节对应翻译)

    ```

    横木搭建的陋门下,亦可安然栖息。

    汩汩涌动的泉水边,足以疗愈饥疲。

    难道吃鱼非得黄河鲂鱼?

    难道娶妻定要齐国姜姓贵女?

    难道吃鱼必选黄河鲤鱼?

    难道娶妻必得宋国子姓宗姬?

    ```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  • 采用重章叠句手法,通过"其...必..."问句式形成递进
  • 前两章写物质需求,后两章升华至精神追求

# 2. 思想内涵

  • 体现先秦平民阶层的朴素生活哲学
  • 对贵族礼制的隐晦批判,如:
  • "之姜"指齐国贵族
  • "之子"映射宋国公族

# 3. 审美特征

- 意象对比强烈:"衡门""鲂鲤"栖迟"与"姜子" 开创"贫乐道"的文学母题,影响后世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等作品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

- 据《诗三家义集疏》考证,当为春秋中期(约前7世纪)

2.社会语境

  • 反映周礼崩坏时期士阶层的价值困惑
  • 与《诗经·陈风》其他篇目共同构成"时"

3.地理特征

- "水":当为陈国境内河流(今河南淮阳附近)

六、学术争议

1. 主旨分歧

  • 汉代今文经学派认为是"僖公"《毛诗序》)
  • 宋代疑古派解读为隐士之歌(朱熹说)

2. 文字训诂

  • "乐饥"争议:
  • 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主张通假说
  • 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坚持本字说

七、文化影响

1. 成语衍生

- "衡门深巷"成为文人隐居的代称

2. 后世化用

- 白居易《效陶潜体诗》:"衡门有谁听,日暮槐花里"3. 现代阐释

- 被生态文学研究者视为早期朴素生态观的体现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